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最新章节。
			     汉中城内休整旬日,陕西境内除延安府外,其余州县的贼寇残部已尽数肃清。这日清晨,赵烈正与张二牛、张虎等将领商议后续部署,斥候营统领李忠手持一封密信,快步走入中军大帐。
 “侯爷,斥候探明延安府详情,这是密报!”李忠单膝跪地,将密信呈上。
 赵烈接过密信,展开细看。信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详细列明了延安府守将马守应的一应情况:马守应,陕西绥德人,早年因苛捐杂税逼迫,率饥民起义,占据延安府及周边三县。与其他贼寇不同,马守应治军严明,严禁部下劫掠百姓,且整顿吏治,开仓放粮,鼓励农耕,减免赋税。如今延安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商旅不绝,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城中商铺林立,竟是一派太平景象。密信末尾还特意注明,马守应麾下有将士八千余人,多是当年跟随他起义的饥民,军纪肃然,作战勇猛,且马守应曾是闯王李自成麾下得力干将,两人交情甚笃。
 赵烈将密信递给身旁的张二牛,沉声道:“诸位,马守应此人,倒是与贺一龙之流截然不同。他起义竟是为了让百姓活下去,如今延安府被他治理得有声有色,这等人物,杀之可惜。”
 张二牛快速浏览完密信,眉头微皱:“侯爷,话虽如此,但他毕竟是反叛朝廷的贼将,若不征讨,恐难向朝廷交代。”
 张虎附和道:“是啊侯爷,我等奉诏平叛,延安府乃陕西重镇,岂能容他割据一方?”
 赵烈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众将:“征讨易,安抚难。马守应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若我等贸然兴兵,战火一开,遭殃的还是无辜百姓。再者,他与其他贼寇不同,并非为祸作乱,只是被逼无奈才揭竿而起。”
 他顿了顿,看向帐外,语气坚定:“我等平叛,本意是保境安民,若为了虚名而牺牲百姓的太平日子,岂非得不偿失?”
 王勇上前一步,拱手道:“侯爷所言极是,只是马守应毕竟是朝廷钦犯,我等若不处置,朝廷怪罪下来,该如何是好?”
 赵烈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光:“我倒有一计。如今李自成尚在我军中羁押,他既是马守应的旧主,两人交情深厚,不如让李自成前往延安府劝降。若能说动马守应归降,既避免了战火,又能保全延安府的太平,实乃两全之策。”
 众将闻言,皆面露诧异。张二牛连忙道:“侯爷,李自成乃朝廷重犯,若放他前往延安,恐有不测!”
 “我自有分寸。”赵烈摆了摆手,“李自成虽为阶下囚,但他深知大明如今的处境,也明白马守应的为人。我会派精锐将士暗中跟随,一来保护他的安全,二来也可监视他的动向。若他敢有异心,定不饶他!”
 当下,赵烈下令将李自成从羁押营中带来。不多时,李自成身着囚服,被两名将士押入大帐。他虽身陷囹圄,但身形依旧挺拔,眼神中没有丝毫颓废,反而透着一股桀骜不驯。
 “罪臣李自成,参见侯爷。”李自成单膝跪地,声音平静无波。
 赵烈看着他,沉声道:“李自成,今日召你前来,并非问罪,而是有一事相托。”
 李自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侯爷有何吩咐?”
 “延安府马守应,你可认识?”赵烈问道。
 李自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点了点头:“马守应乃我昔日部下,为人正直,作战勇猛,当年若不是他鼎力相助,我也难以在陕西立足。”
 “好。”赵烈颔首,“如今马守应占据延安府,拒不归降。但斥候探明,他并非为祸作乱,而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不愿兴兵征讨,伤及无辜,想让你前往延安府,劝降马守应。”
 李自成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侯爷让我去劝降?我乃阶下囚,他怎会听我的?”
 “你虽为阶下囚,但你与马守应的交情摆在那里。”赵烈道,“我知道你心中有怨,但你也该明白,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百姓流离失所。马守应治下的延安府,是陕西境内难得的太平之地,若战火一开,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我并非要你替朝廷卖命,只是希望你能以百姓为重,劝说马守应归降。若能成功,我向你保证,定会向朝廷上奏,为你减免罪责。”
 李自成沉默良久,眼中神色变幻不定。他想起了当年与马守应一同起义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因战乱而死去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最终,他抬起头,目光坚定:“侯爷,我答应你。但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赵烈道。
 “若马守应归降,我希望侯爷能保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性命,善待延安府的百姓。”李自成道。
 “这是自然。”赵烈爽快应允,“马守应若真心归降,我不仅会保全他的性命,还会向朝廷上奏,为他请功,让他继续治理延安府。他麾下的将士,愿意从军者,可编入正规军,加以训练;不愿从军者,可发放盘缠,让他们返乡务农。”
 李自成闻言,心中大石落地,郑重道:“多谢侯爷!我定不辱使命!”
 当日午后,赵烈让人给李自成换上一身普通的布衣,又派了十名精锐亲兵暗中跟随保护,同时下令张虎率领两千轻骑,缓缓向延安府方向推进,以备不时之需。临行前,赵烈特意将磨盘山大战和京城保卫战的详情告知李自成,让他转告马守应。
 李自成骑着一匹普通的战马,带着两名亲兵,踏上了前往延安府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的景象与昔日大不相同。昔日陕西境内,因战乱和灾荒,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如今,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大部分州县都已恢复秩序,百姓们纷纷返回家园,开始耕种劳作。这让他心中感慨万千,也更加坚定了劝降马守应的决心。
 三日后,李自成抵达延安府城外。远远望去,延安府城墙高大坚固,城门处秩序井然,往来商旅络绎不绝,与他记忆中那个破败不堪的延安府判若两人。守城的将士看到李自成,先是警惕地举起武器,待认出他后,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李……李闯王?”一名老兵激动地走上前,声音颤抖。
 李自成点了点头,温声道:“我是李自成,今日前来,是想见马守应将军。”
 老兵不敢耽搁,连忙派人快马禀报马守应。不多时,城门大开,马守应率领一众将领,快步迎了出来。
 马守应身材高大,面容黝黑,眼神锐利,身上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铠甲。看到李自成,他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李自成的手臂,声音哽咽:“闯王!真的是你!你……你还活着!”
 李自成看着眼前的马守应,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当年他兵败后,便与马守应失去了联系,没想到今日竟能在此相见。“守应,别来无恙。”
 “托闯王的福,一切安好。”马守应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连忙邀请李自成入城,“闯王,快随我进城,咱们好好叙叙旧。”
 李自成跟着马守应走进延安府城。城中街道干净整洁,商铺林立,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平和的笑容。孩子们在街道上嬉戏打闹,老人们坐在墙角晒太阳,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李自成心中暗暗赞叹,马守应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延安府治理得如此之好。
 来到府衙大堂,马守应让人上了茶水,屏退了左右,只剩下他和李自成两人。“闯王,你当初兵败后,我四处打探你的消息,却杳无音信,今日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李自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道:“我兵败后,被赵烈侯爷擒获,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侯爷念我并非十恶不赦之人,饶了我一命,将我羁押在军中。此次前来,是受赵侯爷所托,劝你归降朝廷。”
 马守应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闯王,你我当年起义,就是为了推翻这腐朽的朝廷,解救天下百姓。如今你怎么能劝我归降?”
 “守应,此一时彼一时。”李自成放下茶杯,语气沉重,“当年我们起义,是因为朝廷苛捐杂税,官逼民反,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可如今,情况已经不同了。赵烈侯爷率领漠北军,不仅平定了陕西的贼寇,还在四处安抚百姓,减免赋税,鼓励农耕。我一路走来,看到的是百姓们安居乐业,商旅不绝,这正是我们当年起义想要实现的目标啊!”
 马守应沉默不语,脸上神色变幻不定。
 李自成继续道:“守应,你可知磨盘山大战?赵侯爷部下参将张二牛率领漠北军,联合山海关吴三桂的大明将士,还有宣府军,一同抵御数十万鞑子的入侵。那一战,明军将士们为了守护家园,浴血奋战,死伤无数。还有京城保卫战,当时京城兵力空虚,鞑子数万大军突袭,赵侯爷率领麾下将士殊死抵抗,硬是守住了京城,保住了城中的百姓。”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战后,赵侯爷在京城立下了一座大明忠魂碑,上面刻满了阵亡将士的名字。那些名字,有的是别人的儿子,有的是别人的丈夫,有的是别人的父亲,但他们都是大明的百姓,都是为了守护家园而牺牲的英雄。”
 马守应听到这里,身体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泪光。“闯王,这些事情,我前段时间也有所耳闻。当时我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在这乱世之中,还有如此忠义之士,还有如此为百姓着想的军队。我占据延安府,并非想要割据一方,只是想让这里的百姓能够活下去,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明白。”李自成点了点头,“我知道你心中的抱负,也知道你对百姓的一片赤诚。可你想想,仅凭你一人之力,仅凭这延安府一地,能改变天下的局势吗?如今鞑子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入侵,若大明内部自相残杀,最终遭殃的还是天下百姓。”
 马守应抬起头,看着李自成:“闯王,你是说,赵烈侯爷是真心为百姓着想?”
 “千真万确。”李自成道,“赵侯爷不仅善待百姓,还十分赏识你。他知道你治理延安府有功,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不愿兴兵征讨,伤及无辜。他向我保证,若你归降,他会向朝廷上奏,为你请功,让你继续治理延安府,你麾下的将士,愿意从军者,可编入正规军,加以训练;不愿从军者,可发放盘缠,让他们返乡务农。”
 马守应沉默良久,心中思绪翻涌。他想起了当年起义时的誓言,想起了那些因战乱而死去的兄弟,想起了延安府百姓们平和的笑容。最终,他长叹一声:“闯王,我信你。当年若不是你,我也走不到今天。既然赵侯爷真心为百姓着想,我愿意归降朝廷。”
 李自成闻言,心中大喜:“守应,你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马守应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麾下的将士,大多是当年跟随我起义的饥民,他们之所以跟着我,是因为信任我。我希望赵侯爷能善待他们,不要追究他们过去的罪责。”
 “这你放心。”李自成道,“赵侯爷已经答应我了,定会善待你和你的将士们。”
 当日傍晚,马守应召集麾下所有将领,在府衙大堂议事。他将李自成的到来,以及劝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众将。
 众将闻言,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将领表示愿意跟随马守应归降,有的将领则表示反对,认为不能背叛当年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