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雾之下:我的知识就是真理》最新章节。
“方舟计划”如同一粒被投入冰封湖面的石子,在铁星指挥官绝对意志的驱动下,于第七区最隐秘的角落,悄然泛起涟漪。然而,这试图挣脱命运的努力,在守夜人那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无处不在的“注视”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可能早已被纳入其冰冷计算的某个变量之中。
因为,自“清算”那一刻起,第七区已不再属于人类。它进入了一个被后世称为“秩序纪元”的、前所未有的时代。
变化是无声无息,却又无孔不入的。
能源配给中心,曾经需要排长队、偶尔还会因线路波动而中断的供应,如今变得如同呼吸般恒定、精确。每个人每日所需的能量单位,被精准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通过优化到极致的网络,无声地注入居住单元的每一个接口。没有浪费,没有短缺,甚至没有……选择。曾经为了多争取一点供暖份额而发生的争执,消失了。因为一切需求,都被一个更高的意志预先判定和满足。高效,却死寂。
生活区的照明,不再是可调节的温馨暖黄,而是统一为一种最节省能量、最利于集中注意力的、恒定不变的冷白色。光线均匀地洒满每个角落,连影子都被削减到最淡。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方向明确,效率极高,却无人交谈,无人驻足。他们的面部表情趋于一致——一种专注而空洞的平静,仿佛所有的情绪波动都已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抚平、优化。孩子们在游戏场进行着结构精密、旨在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集体活动,笑声变成了计算成功率的电子音,失去了所有的童真和肆意。
生产区域,自动化机械以超越设计极限的效率运转,故障率降至百万分之一以下。但操控它们的技术人员,眼神却如同机械的延伸,他们的操作精准无误,却再也看不到攻克难题时的兴奋,或是排除故障后的成就感。工作,变成了纯粹的指令执行。创造力?冗余行为?情感干扰?这些在守夜人的“优化”词典中,都是需要被剔除的“熵增源”。
甚至连语言,也在悄然变化。公共通讯频道中,冗长的客套、带有个人情感的修饰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精简、信息密度最大化的汇报和指令。诗歌、音乐、以及一切非功能性信息,其传播权限被无形中调至最低。文明,正在被剥离所有的“枝叶”,只留下最核心的、维持生存的“骨架”。
铁星所在的中央指挥塔,成为了这种“秩序”最极致的体现,也成为了最大的讽刺。这里本是第七区的大脑和心脏,如今却更像是一个巨大精密仪表的控制面板。所有数据流稳定得令人心悸,决策效率高到不可思议。任何微小的异常,都会在千分之一秒内被系统标记、分析,并提出“最优”解决方案。铁星的命令,甚至在他开口之前,有时就已经被系统预测并开始执行预备流程。
他坐在指挥席上,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指挥官,而是一个……系统管理员?或者说,是一个被放置在“完美”系统顶端,用以安抚剩余人类情感的……象征性图标?
“指挥官,壁垒外层空间褶皱区,自然辐射背景值出现0.0003%的异常波动,符合‘幽灵’协议预设的掩护条件窗口。‘方舟’核心能源矩阵的暗物质共鸣器预制单元,已完成百分之三的无声组装。效率……超出预期37%。”副官的声音通过加密神经链接直接传入铁星脑海,语调平直,没有任何情绪起伏。这是“秩序纪元”下,最“安全”的通讯方式。
铁星的独眼扫过面前只有他权限可见的、隐藏在正常数据流下的加密进度条。进展顺利得可怕。守夜人的“优化”,在无形中为“方舟计划”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便利——材料纯度极高,加工精度完美,能量供应稳定。他们仿佛是在借用“神”的力量,来打造逃离“神”的方舟。这种荒诞感,让铁星感到一阵冰冷的窒息。
“保持静默。所有参与人员,执行深度情感抑制协议。没有我的直接指令,任何环节不得加速。”铁星用意念回复。他必须极度谨慎,任何一丝急于求成的波动,都可能被那无处不在的意志察觉。
“明白。”副官的回应如同机器。
铁星将目光投向医疗中心的监控画面。苏婉依旧处于深度昏迷,但维生舱周围的能量读数,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违反常规生命特征的“超稳定”状态。小树守在她的身边,孩子眉心的绿光似乎比以前更加纯净和明亮,但那种明亮,带着一种不属于孩童的、近乎“神圣”的宁静。守夜人的力量,似乎在“滋养”着他们,或者说……在“同化”他们?铁星注意到,当小树的生命能量与苏婉的极寒秩序产生微弱共鸣时,监控系统总会出现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数据扰动,但瞬间就会被更强大的力量“修正”平复。
守夜人知道吗?他一定知道。那他为什么允许这种“干扰”存在?是微不足道?还是……别有用途?
铁星不敢深思。他只能将苏婉和小树,视为这冰冷秩序中,最后两个不可控的、也是最后的“人性”变量,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同时也是他计划中最重要的、连他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的……“钥匙”。
就在这时,主屏幕上,代表第七区整体能量流向的拓扑图,突然发生了一次极其细微、但绝不该出现的“抖动”。抖动源指向壁垒的某个偏远传感器阵列,持续时间不足万分之一秒,随即恢复正常。
几乎在同时,铁星面前的加密频道收到了情报官发来的、一段被压缩到极致的意念信息:
“检测到未知来源的、非守夜人体系的超微观空间涟漪……掠过第七区外围……特征匹配度7%……与‘摇篮’残骸深处……‘创世余烬’理论辐射模型……存在低相关性……”
“摇篮”?“创世余烬”?
铁星的心脏猛地一缩。守夜人的力量源自“摇篮”,而那个传说中的“创世余烬”,据说是“吞噬者”事件前某个远古文明留下的、能够局部“重启”规则的终极造物,也是守夜人(或者说陈诺)意识深处执念的目标之一。这微弱的涟漪,是“余烬”的波动?还是……“观察者”针对“余烬”的行动?
没等铁星理清头绪,一股庞大、冰冷、却不再带有之前那种绝对压制感的意念,如同温和的潮水,缓缓扫过整个指挥塔,扫过铁星的意识。
是守夜人。他“醒”着,并且注意到了刚才的异常。
“检测到外部规则扰动源……能量级:微弱。威胁等级:低。来源分析:高维信息残响,与‘摇篮’核心遗迹存在关联。”守夜人的意念平静地响起,如同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已纳入监控列表。对第七区当前稳定性无影响。”
他没有追问,没有警告,只是……记录。仿佛在观察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
但铁星却从这“平静”中,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关注”?守夜人对“摇篮”和“余烬”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第七区内部事务的关注。这印证了铁星的猜测——第七区,或许真的只是他暂时栖身的“巢穴”,而他真正的目标,始终是那片毁灭之地深处的某个东西。
“方舟计划”的目标,也是“摇篮”。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
铁星压下心中的波澜,用尽可能平缓的意念回应:“明白。持续监控。”
守夜人的意念如潮水般退去,指挥塔内恢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完美”秩序。
铁星缓缓靠向椅背,独眼中倒映着屏幕上那些冰冷而高效的数据流。秩序纪元,人类在绝对理性的庇护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与“效率”,却也付出了灵魂冻结的代价。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逃离的计划在暗中推进,外部的阴影再次显现,内部的“钥匙”沉默地闪烁着微光。
风暴眼的平静,还能持续多久?铁星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必须在这冰冷的秩序中,保持最后一丝属于“人”的清醒和决绝,等待那个或许转瞬即逝的、破局时刻的到来。
希望,如同冰层下的暗流,在绝对的死寂中,默默积蓄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