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凡人寻道》最新章节。
这日书斋内,檀香袅袅。周夫子听完李寻对于《易经》“亢龙有悔”的见解后,沉吟良久。窗外春光明媚,几只雀鸟在枝头啾鸣,更衬得室内一片静寂。
“济川,”周夫子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罕见的悠远,“你近日进境,确实令人欣慰。不仅于典籍义理多有妙悟,更难得的是,能将其与自身修行、乃至对这方天地的感悟相印证。你可知,修行之道,无论何种法门,最终皆离不开‘心性’二字?”
李寻正襟危坐,恭敬答道:“夫子教诲的是。学生近日愈发觉得,若无清明坚韧之心,纵有通天之力,亦如稚子持利刃,非但不能护身,反易伤己伤人。学生修炼的功法…颇为特殊,更需时时砥砺心志,方能驾驭。”
周夫子目光深邃地看着他,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灵魂深处。“你能认识到此点,足见慧根。你可知,老夫为何隐居于此,甘愿做一个普通的乡村夫子,终日与蒙童典籍为伴?”
李寻轻轻的点头,表示知道。
周夫子轻轻摩挲着手中那本边缘已有些磨损的《礼记》,眼中流露出一丝李寻从未见过的、属于遥远过去的沧桑与一丝难以言喻的追忆和遗憾。
“看样子是谷主跟你说过了。”周夫子淡淡的肯定道。
周夫子淡然一笑,那笑容中带着看透世情的豁达,也隐含着一丝往事不堪回首的落寞:“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不过是儒家一脉,修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养的是‘浩然之气’,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当年……也曾意气风发,以为凭胸中所学、一身正气,足以涤荡污浊,匡扶世道。”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越了数十年的光阴。“只可惜,世事岂能尽如人意?儒家存在败类,儒家传承差点尽数断绝,为净化那些人的魔性也只有强行突破天心境界。事后也就成了一个不能修行的废物。”
“夫子!”李寻心中剧震,又是心痛,又是敬佩。他无法想象,一位曾经拥有力量的修行者,失去一切后,是如何调整心态,在这偏僻山村中,以教授蒙童为乐,将满腹经纶、一生所学,倾注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孩童身上的。这份胸襟与坚韧,远超他的想象。
“无妨,都是过去的事了。”夫子摆摆手,神色恢复平静,“修为虽失,但一些锤炼心神、安定意志、明见本心的法门,以及对天地至理、人伦大道的感悟,却并未随之遗忘,反而因失去力量,看得更为透彻。这些,才是儒家修行的根本,是超越力量形态的永恒财富。”
他重新将目光聚焦在李寻身上,眼神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种托付的意味:“你既称我一声老师,又怀‘济川’之志,心性根基已显雏形,如今更面临驾驭特殊功法、明辨正邪、安定心神之关隘。老夫便传你一篇我儒家最为基础的,亦是直指根本的定神心法——《明心诀》。”
李寻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巨大的感激。他深知,这等直指心性修炼的法门,即便在修行界也绝非寻常之物,往往是宗门秘传,不轻易示人。夫子这是真正将他视作了衣钵传人,要将自身道统的精华倾囊相授!
“学生……何德何能,受此厚恩!”李寻起身,整理衣冠,便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一双虽无真气却沉稳如山岳般的手止住了他:“不必如此。法不可轻传,亦不可传非人。老夫观你多日,你心性纯良,志存高远,更难得的是身处力量诱惑与宿命重压之下,仍能保持本心,寻求正道,此乃传承我儒家心法的最佳人选。望你善用此诀,明心见性,勿失勿忘,将来若能以此心法,辅佐你的‘济川’之志,护佑苍生,便是对老夫最好的回报。”
李寻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深深一揖:“学生李寻,谨记夫子教诲!必不负《明心诀》,不负夫子厚望!”
周夫子颔首,示意李寻重新坐下,收敛心神。随即,他开始以一种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声调,口述《明心诀》的总纲与具体修炼法门。这心法果然玄妙,通篇不涉及任何经脉运行、真气搬运,只关乎意念的引导、心神的锤炼与本性的洞察。
“《明心诀》,首重‘观想’与‘持诵’。”周夫子详细讲解道,“观想自身如皓月悬空,清辉遍照,纤尘不染,洞彻幽微。此非幻象,而是借此意象,涤荡内心尘埃,驱逐纷杂妄念,使心神归于清明寂静,如明镜止水,映照万物而本身不动。”
“持诵特定静心真言,其音振于识海,其意直指本心。非为祈求外力,而是以音声为锤,锻造心神,巩固意念,唤醒内心深处那一点不昧的灵明。”
他传授了李寻一段古朴简练,却蕴含着中正平和、坚定无畏意念的真言,并讲解了持诵时的呼吸配合与心神专注的要领。
“修炼此诀,不拘时辰,不限地点。行住坐卧,皆可为之。关键在于‘知止而后有定’——知道何时该停止外驰的意念,回归内心,便能获得安定。初时或觉杂念纷飞,难以持久,切莫焦躁,只需一次次温和而坚定地将意念拉回观想与持诵之上,如同擦拭镜面,日久功深,自然心光发露,照破无明。”
“此诀最终之境,在于‘心若明镜,物来则照,物去则空’。不迎不拒,不将不迎,以绝对清明冷静之心,应对万事万物。以此定力,驾驭万法,辨别邪正,则外力难侵,魔念难扰。”
李济川天资本就聪颖,加之近日沉浸典籍,心境修炼颇有根基,更怀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很快便把握住了《明心诀》的精髓。他依法尝试,闭目盘坐,先是调整呼吸,使之平稳深长,然后开始在脑海中观想一轮皎洁明月,悬于无边识海之上,清冷光辉洒遍每一个角落,同时心中默诵那静心真言。
初始时,果然如夫子所言,脑海中杂念此起彼伏,一会儿想到功法修炼,一会儿想到魔门威胁,一会儿又想到日常琐事,观想的明月也时明时暗,难以稳定。但他谨记夫子“知止而后有定”的教诲,不急不躁,如同一个耐心的牧羊人,一次次将那些游离的“意念之羊” 驱赶回“观想”与“持诵”的草场。
渐渐地,他感觉心神仿佛被一股清凉甘洌的泉水从头到脚洗涤过,变得异常清明、宁静、通透。外界的雀鸟声、风声似乎还在,却不再构成干扰,反而如同遥远的背景音;内心的焦躁、疑虑、不安,也如同被月光照散的薄雾,悄然隐去。
在这种“明镜止水”的状态下,他感觉自己对自身的洞察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细微的、平时难以察觉的情绪波动与意念生灭。
他心念微动,在这种状态下,尝试着去运转《太初衍化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丝平日里虽然温顺但总感觉有些“活跃”的太初真气,此刻变得异常沉静、凝练,流转之间圆融自如,仿佛与他的心神完美同步。更让他惊喜的是,那偶尔会从功法本源中透出的、一丝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燥意与戾气,在这清明宁静的心神之力映照与安抚下,竟如同冰雪遇阳般,悄然消融、化解,再也无法掀起半点波澜!
不仅如此,当他将《明心诀》修炼出的这种“明镜之心”与太初真气结合,并稍稍外放感知时,他对周围环境的能量感知范围似乎有所扩大,感知的清晰度也提升了数倍。空气中灵气的流动,草木蕴含的生机,甚至大地深处传来的微弱脉动,都仿佛被放大了一般,清晰地映照在他的心湖“明镜”之上。尤其是对那些阴邪、混乱、负面的气息,感知得更加敏锐、清晰,仿佛黑暗中点燃的烛火,异常醒目。
“此法果然神妙无比!”李济川缓缓睁开眼,眼中清澈如水,又带着难以掩饰的欣喜光芒,“不仅可定心神,祛杂念,化戾气,更能助我澄澈感知,洞察外邪!实在是驾驭太初真气、应对魔气的无上辅助法门!”
周夫子一直安静地在一旁观察,见他初次修炼便有如此成效,眼中欣慰之色更浓,抚须含笑点头:“你能初窥门径,且与自身功法如此契合,甚好,甚好!切记,修行此诀,贵在坚持,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融入日常,时时拂拭,勿使惹尘埃。它或许无法直接提升你的真气修为与杀伐之力,但却能让你在力量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你在迷雾之中,始终保有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自此,李济川的日常修炼中,又加入了《明心诀》这门至关重要的功课。他发现,在修炼《太初衍化诀》之前,先运转《明心诀》平定心神、澄澈意念,不仅入门更快,真气运行也更为顺畅精纯;也能更好地巩固修炼成果,消除疲劳,避免因力量增长或杀戮之气可能带来的心浮气躁、魔气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