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回到大清当王爷》最新章节。
乾隆三十七年腊八节,北京城飘着鹅毛大雪。南城瓜尔佳府的柴房里,20岁的瓜尔佳莫罗蜷缩在草堆中,浑身发抖。高烧让他意识模糊,眼前不断闪现母亲临终前用血写的“忍”字,以及嫡母王氏将他推入结冰池塘的画面。 “水……”他微弱地呼唤着,却无人回应。柴房的门被风雪拍打着,缝隙中透进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他的皮肤上。他怀中紧抱着一本《御制诗集》残卷,这是他唯一的慰藉。 突然,一阵剧痛从头部传来,莫罗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撕裂。他看到了现代的医院,听到了机器的滴答声,然后是刺眼的车灯和刺耳的刹车声…… 刘墨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冰冷的草堆上。他环顾四周,结霜的墙壁、漏风的木门,还有那本被体温焐热的《御制诗集》。他记得自己是21世纪的历史系研究生,在车祸后陷入昏迷,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母亲临终前的叮嘱、嫡母的虐待、被剥夺科举资格的屈辱……刘墨意识到,自己穿越了,附身在这个叫瓜尔佳莫罗的旗人庶子身上。 “我必须冷静下来。”刘墨深呼吸,试图理清头绪。他记得乾隆初年的文字狱十分严酷,尤其是在江南地区,文人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而莫罗作为庶子,在瓜尔佳府的地位低下,随时可能被嫡母王氏除掉。 刘墨摸了摸怀中的诗集,突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展开一看,竟是《明史》的抄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每一页都有“奴才该死”的字样。 “这是莫罗写的?”刘墨心中一惊。他知道在乾隆朝,私自抄写前朝史书是大罪,更何况批注如此大胆。莫罗能活到现在,简直是奇迹。 “看来原主也不是省油的灯。”刘墨喃喃自语。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首先,他需要了解瓜尔佳府的情况,尤其是嫡母王氏的动向。 就在这时,柴房的门被推开了。一个身着绸缎的中年女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丫鬟。刘墨认出她就是嫡母王氏。 “醒了?”王氏冷笑一声,“看来阎王爷都不收你这个孽障。” 刘墨低头不语,尽量表现出原主的怯懦。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庶子对嫡母必须绝对服从,否则只会招来更多虐待。 “明天就是腊八节,你去厨房帮忙。要是敢偷懒,我就让你尝尝家法的滋味。”王氏说完,转身离去。
见王氏走远的身影,刘墨松了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去厨房帮忙或许能让他接触到更多有用的信息,甚至找到逃脱的办法。但他也清楚,王氏这个人手段毒辣不会轻易放过他,自己必须小心谨慎,总不能刚穿越就出师未捷身先死吧。 随着夜幕降临,刘墨躺在草堆上,思绪万千。他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又想起穿越之前的自己在现代的研究方向正是清朝历史,尤其是乾隆朝的文字狱。他记得在《清史稿》中看到过,乾隆十年前后,江南地区发生了多起文字狱案件,许多文人因此被抄家问斩。而瓜尔佳府作为旗人家庭,虽然地位显赫,但由于莫罗父亲的骚操作在这次事件当中也没能幸免。 “或许我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改变命运。”刘墨暗想。他决定先收集信息,了解瓜尔佳府的人际关系和京城的局势。同时,他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藏匿《明史》抄本,以免被王氏发现。第二天清晨,刘墨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起身打开门,看到一个年长的丫鬟站在门外。 “莫罗少爷,厨房需要帮忙。”丫鬟面无表情地说。 刘墨跟着丫鬟来到厨房,发现这里一片忙碌景象。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厨子正在切菜,另一个丫鬟在生火。刘墨主动上前帮忙,希望能借此机会打听消息。 “这位大哥,我是莫罗,新来帮忙的。”刘墨笑着打招呼。 厨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冷哼一声:“庶子就是庶子,连厨房都要你来帮忙。” 刘墨尴尬地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庶子的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是常事。 “听说你昨天又被夫人罚了?”厨子继续说道,“真是可怜,摊上这样的嫡母。” 刘墨点点头,装作无奈地说:“没办法,谁让我是庶子呢。” “你也别灰心,”厨子压低声音说,“听说夫人最近在给大少爷张罗婚事,可能没空管你了。”
刘墨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个机会。如果王氏忙于大少爷的婚事,那可是他亲儿子他指定得上心,这样就可能会放松对他的监视。 就在这时,一个丫鬟跑进来,说夫人要见莫罗。刘墨心中一紧,不知道又有什么事。 他跟着丫鬟来到王氏的房间,看到王氏正坐在炕上,面前放着一叠账本。 “莫罗你来了,今年你也17岁了,该为家里做点事了。”刘墨低着头不敢直视王氏。王氏冷冷地说,“明天你就陪大少爷去琉璃厂买书,顺便把这封信去交给荣国府的李管家。” 刘墨接过信,注意到信封上盖着瓜尔佳府的印章。他知道琉璃厂是京城文人聚集的地方,或许能在那里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是,母亲。”刘墨低头应道。 王氏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刘墨走出房间,心中暗喜。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离开瓜尔佳府,或许能借此机会调查自己的处境,甚至寻找逃脱的办法。 回到柴房,刘墨开始思考明天的计划。他需要利用这次机会收集情报,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他知道在乾隆朝,私自外出是有风险的,尤其是作为庶子,必须得到嫡母的允许。 刘墨小心翼翼地从诗集里取出《明史》抄本,塞进衣服里。他决定将其藏在琉璃厂的某个地方,等时机成熟再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