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北境战报传回京城的第三天,户部衙门的灯还亮着。
 李瑶坐在案前,面前堆着从各州送来的商贸折子。她一张张翻看,手指在纸上划过,时不时停顿一下,在本子上记下几个数字。屋外传来更鼓声,已经是三更天,但她没有起身的意思。
 一名文书官轻手轻脚走进来,将一份新到的快报放在她手边:“江南漕运司急报,苏州米价昨日起涨至每石八百文,较半月前翻了一倍。当地已有百姓排队半日购不到粮。”
 李瑶眉头一动,翻开之前几份记录对比。扬州、金陵、湖州,价格都在跳升,但货物周转量却在下降。她又调出大晟银行的信贷账目,发现有三家商号在短短十日内借走百万两银贷,抵押物却是空置的仓房和未开工的作坊。
 她合上账本,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
 这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是有人在囤货,借势抬价,还用空壳铺面套取官银。表面热闹,实则虚火上冲。
 天刚亮,她派人去请崔嫣然。
 半个时辰后,崔嫣然到了。她没穿华服,只着一身素色长裙,进门便问:“是不是出事了?”
 李瑶递过几张纸:“你看这几处米价,再看这几家商号的借贷记录。他们不是做生意,是在赌市局会一直热下去。”
 崔嫣然快速扫完,脸色沉了下来:“这手法我见过。当年我族里就有长辈这么干过——先压住出货,再放风说南方歉收,哄得人心慌,价格自己往上爬。等涨到顶,一口气抛售,赚个盆满钵满。”
 “现在不同了。”李瑶说,“运河通了,南北粮食能调。我们手里有底数。可百姓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看到米铺门口排长队,就怕明天买不起。”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若放任不管,小民的日子会难熬,新政的信誉也会受损。可若一刀砍下去,伤了正当商人,刚刚活起来的市面又要冷下去。
 “得快,还得准。”李瑶站起身,“不能全面收闸,要掐住那几个带头的。”
 当天中午,一道《平准令》由户部发出,加盖大晟银行印信。令中宣布:朝廷将对粮食、食盐、铁器三类物资实行限价收购与定向投放,并设立“战略物资储备库”,随时向市场补充货源。
 同时,一批密令送往刑部与御史台。监管司即刻组建,由崔嫣然牵头,选派十五名干练官员为钦差,持令赴各州巡查。
 凡查实囤积居奇者,没收三倍非法所得,吊销商籍十年;主动申报并配合整改者,宽限三日。
 消息传开,不少商户松了口气。那些原本被裹挟涨价的小铺主终于敢降价卖货。但也有一些人开始动作。
 第三日清晨,杭州府上报:城西三大粮仓一夜之间全部清空,仓主连夜失踪。同日,扬州也有两家铁器行关门歇业,账册被焚。
 李瑶接到奏报,立刻下令:“追!所有涉案人员列入通缉名录,其家族资产暂封,待查实后再定处置。”
 她转身走进内室,打开乾坤万象匣。
 一道光幕浮现,显示出隐藏在空间中的数十万石存粮。这是早年从各地灾年低价收储的应急粮,一直未动。如今时机已到。
 “调五万石糙米,分三批运往苏州、扬州、金陵。走军驿快道,伪装成普通商队,每日限量投放两千石,价格压在五百文以下。”
 随从领命而去。
 七日后,江南米价回落至六百文。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低价粮,起初有人怀疑是假货,可验过后发现颗粒饱满,产地清晰。流言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监管司接连出手。苏州拿下郑氏商行,抄出藏于地下窑洞的三万石陈米;金陵查封赵记布庄,查获伪造的仓储凭证十七张;最棘手的是洛阳的王家,世代经商,朝中有人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