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众人屏息凝神,尤其是懂军事的汤和、蓝玉等人。何秋也看出端倪,更不敢轻举妄动。
 不多时,一名官员小跑着登上堤坝,汗流浃背。不等他站定,朱元璋冷声问道:“你是工部的?”
 “臣是工部营部主事李诞,在此监造祖陵已三年。”
 “那你告诉朕,若这堤坝决口,祖陵会如何?”
 李诞面色惨白,支支吾吾不敢作答。
 这下连不谙工程的随行官员也察觉不对,细看地势便知,堤坝一旦溃决,首当其冲的正是祖陵。
 朱元璋强压怒火道:“不敢说?朕替你说!大堤若破,祖陵必将不保,永沉水底!”
 李诞浑身颤抖,扑通跪地:“臣万死!”
 众大臣也随之跪倒,齐声道:“臣万死。”
 朱元璋不再追究,继续质问:“当初是谁选定此处修建祖陵?难道不知其中风险?”
 李诞将头埋得更低:“臣不知。但选定此处,是因陛下的祖父葬在此地……”
 “当初曾商议,若遇大水,便掘开对岸堤坝泄洪,以护祖陵。”
 朱元璋闻言更是恼怒,掘北岸堤坝?
 北堤一开,凤阳百姓必受其害,他朱元璋岂不被家乡父老戳着脊梁骨骂?
 “当初你们工部呈报时,可曾提过此处地形?”
 朱元璋冷笑不止,若当时据实以告此处地势,他怎会将祖陵建在此地?宁愿迁往凤阳皇陵,与先祖同葬一处。
 李诞无言以对,只顾叩首不止。朱元璋不耐道:
 “拖出去斩了!”
 当即有两名魁梧侍卫上前,先掌掴其面,再卸其下颌,以防秽语,随即押赴刑场。
 朱元璋扫视群臣,问道:
 “朕记得工部有人随行?”
 一名小 ** 战兢兢出列跪奏:
 “臣工部水部主事夏综,叩见陛下。”
 “哦?恰是水部官员?你且说说,祖陵险情究竟如何?可有化解之策?”
 夏综眼见李诞惨状,不敢怠慢,如实禀报:
 “陛下,洪泽湖泥沙淤积,湖底较往年抬高甚多。加之北岸围湖造田,致蓄洪泄流大减。若遇不测,恐祖陵难保,其后泗州城亦将不存。”
 “且……且洪泽湖水势或将南移,届时……”
 朱元璋心头火起。南移?
 不必细察地势,一旦南移,祖陵必永沉湖底。方才脱口之言,竟将成真。
 更何况泗州乃他龙兴之地,如今竟告知此城亦难保全?
 “尔等太令朕失望了!”
 朱元璋怒挥袍袖,逼视这名工部小官。
 “你可有良策?”
 夏综惊惶万分,急思片刻,结结巴巴道:
 “或……或许多筑堤坝以御水患。”
 朱元璋面露不满。纵是他也明白此法仅能暂缓,若遇大水,终将淹没。
 第301章 治淮难题
 “退下!今日诸位皆须深思,呈上良策,务使祖陵永绝水患。”
 朱元璋携朱高炽先行离去,唯留此言。
 蓝玉愁容满面,不知所措。观圣意,众臣皆须上奏治水方略,可他何曾通晓治水?岂非强人所难?
 无奈之下,蓝玉凑近何秋,欲探问治水之策,也好借来稍作修改,充作己见。
 横竖陛下心知肚明何人执笔,不过全个颜面。
 刚返营帐,蓝玉便寻至何秋处,开口问道:
 “何秋,可有治水良策?”
 何秋也感到有些为难,这事确实棘手。他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有个办法,就是迁走祖陵。”
 蓝玉一听,吓了一跳,连忙说道: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仔细看了看何秋的表情,猜到何秋心里肯定有主意,就急切地追问:
 “你小子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好主意快说!我一个武将,哪懂治水啊!”
 何秋叹了口气,事情并不像蓝玉想得那么简单。朱元璋既要保护两淮百姓的生活,又不想惊动祖陵,恐怕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不希望运河因此受到影响。这其中的难度,一想便知。
 况且治理黄河要先治淮河,反过来,治淮也要黄河稳定才行。否则淮河还没治好,黄河又泛滥,那就前功尽弃了。而且治淮还必须兼顾运河,运河关系到很多民生问题,一旦影响运河,朝中反对的声音肯定少不了。
 何秋把这些道理掰开揉碎讲给蓝玉听,蓝玉听了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他之前真没想到事情这么复杂。
 不过蓝玉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是淮西人,运河对他影响不大,就算运河暂时不通,最多影响两岸的繁荣。可如果淮河治理不好,江淮地区就会常年受灾,两岸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两者相比,他当然更倾向于大力治理淮河。但他也清楚,这样的理由在朝堂上恐怕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