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最新章节。
			     1981年,元旦过后的第二天。
 天空中飘落着雪花,凛冽的北风,带着彻骨的寒意。
 路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裹得严严实实。
 棉帽子、厚围巾把脑袋和脖子捂得密不透风,只露出一双眼睛。
 龚樰穿着一件套在外面的蓝色毛衣,娇滴滴的站在八一厂门口。
 只带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行李包,轻装简从显得有些寒颤。
 龚樰呼出一口白色雾气,将自己的介绍信交给门岗。
 待对方查阅后,才有保卫科的队员热情的领着她进入厂里。
 一个女人从沪上匆匆赶来燕京,没有接车的人,到了厂门口也没有人提前迎接。
 见龚樰有点见生,保卫科的队员脸上洋溢着几分自豪,热情地介绍道:
 “姑娘,我们厂里刚到了一批国外的设备,稀罕玩意儿!领导们都去验收了。”
 “嗯!”
 龚樰内敛轻柔的应了一声。
 这敷衍的一声,让队员的热情瞬间被浇灭,认为女孩是不想搭理自己。
 ……
 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港岛电影蓬勃发展,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八一厂通过港岛的渠道,引进西方的先进拍摄设备是最为高效的方法。
 在一堆运输木箱当中,两个同等规格的大木箱最为显眼。
 西德的阿莱35mm胶片摄像机,ARRI 35BL系列拍摄设备。
 张建国知道价格后,小心肝都一颤,惊叹道:
 “好家伙,这一套设备就要10万美金?”
 哪怕按官方汇率,1美元=1.5元。
 他一个月上百块的工资,需要干五十多年才买的起。
 离谱的是厂里还还整了两部回来,不包括其它的拍摄辅助器械。
 老书记沧桑的手,轻轻抚摸着木箱,欣慰道:
 “多亏了小同志的建议,八一厂才用上这么好的设备啊!”
 有了先进的设备,八一厂就能拍摄更加出色的电影。
 哪怕电影的故事内容不行,光是画面的质量就能吸引到观众。
 “我听说岛国的摄像机好还更便宜。”
 杨副厂长在一旁像是无意的说起,他作为分管后勤的副厂长,设备到了才知道这个事。
 感觉在八一厂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让创作部和技术部的厂领导看向他露出厌恶的目光。
 他们作为电影资深行业人员,谁不知道西方的技术比岛国好?
 贵肯定是有道理的啊!
 而且有最好的设备,为什么要用便宜货?
 张华微微一笑,主动为众人解释起来:
 “这一套拍摄设备,不光有拍摄胶片机,还有专用的镜头组、取景器等配件,最适合用于拍摄复杂的战争画面。”
 “西德的技术比美国差,价格便宜。但对比岛国强,贵上一点是合理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同样是好莱坞电影拍摄的主流选择。”
 西德蔡司镜头的光学性能无与伦比,非常适合战场细节捕捉。
 《拯救大兵瑞恩》使用的同系列,兼顾轻量化和高画质,设备又耐用。
 1986年西影厂引进阿美设备拍摄《红高粱》,耗资约70万元人民币(含技术培训),相当于20万美元。
 听到技术更好的美国制片商都在用,厂领导们也是点头赞许。
 其实他们心里也没啥意见,虽然国内和日、美关系缓和,能通过一些渠道采购设备,但上面哪有外汇让八一厂买这些玩意。
 听完张华的解释,老书记认真的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