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200章 一年见效,粮满仓廪(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唐朝当财子》最新章节。

永徽五年的深秋,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大唐的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江南水乡的稻田旁,金黄的玉米穗在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串串饱满的金铃;中原平原上,农户们正挥舞着锄头,将埋在土里的土豆挖出来,圆滚滚的土豆堆成一座座小山,在阳光下泛着淡黄色的光泽;东北黑土地上,秸秆覆盖的田垄间,刚收获的土豆还带着泥土的清香;西北边疆的戈壁滩边,成片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边际,沉甸甸的玉米棒压弯了秸秆,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春去秋来,转眼一年过去。在这一年里,李逸从未停下推动 “逸品粮” 推广的脚步。他从皇家科学院农科与女子学堂中,挑选了两百名经验丰富的农科学子与女学员,组成 “逸品粮巡回指导队”,分赴全国五大区域,深入乡村田间,为农户们提供一对一的种植指导。

在江南地区,每到梅雨季节,巡回指导队的学子们便忙着帮农户疏通排水沟。江南多雨,若排水不及时,玉米根系很容易腐烂。学子们带着农户们,将原本三尺宽的排水沟拓宽到四尺,还在沟底铺设碎石,加快水流速度。“排水沟一定要挖深、挖宽,这样雨水才能及时排走,玉米根才不会烂。” 一名学子一边示范,一边对农户们说道。在他们的帮助下,江南地区的玉米田,在今年的梅雨季节里,没有出现一亩因积水导致的减产。

西北边疆干旱少雨,巡回指导队的女学员们便教农户们制作简易滴灌装置 —— 用掏空的芦苇杆,一端插入水井,另一端延伸到玉米与土豆的根部,通过芦苇杆的渗透作用,将水分缓慢输送到作物根部,既节约用水,又能确保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西北缺水,滴灌能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一名女学员对农户们说。今年夏天,西北出现了半个月的短期干旱,正是靠着这些简易滴灌装置,当地的 “逸品粮” 才没有受到影响,依旧获得了高产。

岭南多丘陵,平地稀少,巡回指导队的学子们便协助农户开辟梯田。他们带着农户们,在山坡上挖出一层层宽五尺、高三尺的梯田,在梯田内侧挖浅沟保水,外侧用石块加固,防止水土流失。“梯田不仅能增加种植面积,还能保水保肥,种土豆最合适不过了。” 一名学子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如今,岭南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种满了土豆,翠绿的藤蔓覆盖了整个山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东北平原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巡回指导队的学子们便指导农户搭建临时温室。他们用竹竿搭建框架,覆盖上油纸,在温室里种植土豆,比露天种植提前半个月播种,延长了土豆的生长周期。“温室能提高温度,让土豆有足够的时间成熟,产量自然能提高。” 一名学子对农户们解释道。今年,东北的土豆亩产虽然比西北低,但比往年露天种植,已经提高了近三成。

秋收时节,大唐各地的丰收喜讯,如同雪花般飞向长安。

中原豫州城郊的张大户家,院子里堆满了刚收获的玉米与土豆。张大户今年五十亩地,种了二十亩玉米与十五亩土豆,剩下的十五亩地依旧种着小麦。经过一年的精心照料,玉米亩产达到了四石五,土豆亩产更是高达五石,比往年种小麦的产量,足足多收了近百石粮食。

院子里,几名农科学子正帮张大户清点粮食。张大户拉着一名学子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你们,多亏了‘逸品粮’,今年我家的粮囤都装不下了!这是我这辈子收的最多的一年!” 他指着院子角落里的几个新粮囤,兴奋地说,“这几个粮囤都是我新打的,以前一个粮囤就能装下全家一年的粮食,现在五个粮囤都快满了!”

他顿了顿,又从怀里掏出两贯钱,笑着说:“朝廷的奖励我也拿到了,这两贯钱,够我给家里添几样新家具了!明年,我要把剩下的十五亩小麦地也种上‘逸品粮’,争取再收更多的粮!”

岭南广州的李大娘家里,虽然只种了一亩玉米,却也迎来了丰收。岭南湿热,玉米的生长受到了一定影响,亩产只有四石,比江南地区低了不少,但比当地种水稻,还是多收了一石五。李大娘小心翼翼地将玉米脱粒,装在布袋里,特意留了十斤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准备明年种两亩。

“这玉米真是好东西!” 李大娘一边筛选种子,一边对前来走访的女学员说,“煮着吃香甜软糯,磨成粉还能做饼、做馒头,比水稻方便多了。邻里们见我种的玉米收成好,都来问我要种子,我已经答应明年分给他们一些了!” 她的两个孩子,正坐在一旁,拿着煮熟的玉米啃得津津有味,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东北辽阳的赵老铁,今年的收成也让他惊喜不已。他种的十亩土豆,虽然受气候影响,亩产只有四石,比西北凉州的六石低了不少,但比当地种大豆的亩产,还是多了一倍。如今,赵老铁家的地窖里,堆满了刚收获的土豆,用稻草覆盖着,能保存到明年春天。

以前那个逢人就说 “外来作物长不好” 的倔老头,现在却成了 “逸品粮” 的宣传员。他经常拿着土豆,在村里的集市上向村民们推荐:“你们看这土豆,又大又饱满,炖着吃、煮着吃都好吃,亩产还高!以前我不信外来作物能在东北长好,现在我服了!‘逸品粮’真是好东西,明年我要种二十亩,你们也赶紧种,准没错!”

在赵老铁的带动下,今年辽阳已有近百户农户种植了土豆,种植面积突破千亩,预计明年还会大幅增加。

长安户部的官员们,此时正忙着统计全国的粮食产量数据。当最后一组数据统计完成时,整个户部大堂都沸腾了 —— 官员们看着报表上的数字,脸上满是震惊与喜悦。一名年长的官员,拿着报表,激动地对同僚们说:“太不可思议了!‘逸品粮’在全国的种植面积突破了百万亩,其中玉米六十万亩、土豆四十万亩!大唐今年的粮食总产量,比往年增长了三成,仅‘逸品粮’贡献的产量,就占新增产量的七成!困扰大唐多年的粮食短缺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大唐虽然遭遇了一些自然灾害 —— 江南地区出现轻微水灾,西北边疆出现短期干旱,但由于 “逸品粮” 的高产与耐旱耐涝特性,各地农户没有一户因缺粮流离失所。以往灾年常见的逃荒队伍,今年彻底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农户们丰收后的欢声笑语。

边疆的粮食供应,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往,边疆士兵们常因粮食运输困难,只能吃发霉的干粮。从长安到西北边疆,路途遥远,粮食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常常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粮食在路上发霉变质。士兵们长期吃着发霉的干粮,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严重打击了士气。

如今,西北凉州、东北辽阳等地种植的 “逸品粮”,可以直接运往边疆军营,省去了长途运输的麻烦。士兵们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玉米粥、蒸土豆,偶尔还能吃到用玉米粉制作的馒头,伙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西北安西都护府的军营里,将领程处默(此时已升任安西都护)正陪着士兵们一起吃饭。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地吃着蒸土豆与玉米粥,程处默的脸上满是欣慰。他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土豆,咬了一口,对身边的副将说:“以前,士兵们能吃上一顿不发霉的干粮都难,现在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逸品粮’,士气比以前高多了!最近训练,士兵们都格外卖力,突厥部落听说我们伙食改善、士气高涨,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了!”

随后,程处默立刻给李治上奏,在奏疏中写道:“陛下,今年边疆粮食充足,士兵们伙食改善,训练积极性大增,战斗力显着提升。突厥部落多次在边境徘徊,却始终不敢发动进攻,边疆局势日益稳定。这都是‘逸品粮’的功劳,是李侍郎推行民生改革的功劳啊!臣恳请陛下,对李侍郎予以嘉奖,以表彰他为边疆稳定做出的贡献!”

李治看着各地送来的丰收报表,又读了程处默的奏疏,心中满是欣慰。他立刻下旨,召李逸入宫。

当日午后,李逸身着朝服,来到紫宸殿。李治正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丰收报表,看到李逸进来,立刻笑着起身:“李逸,你来了!快过来,看看这些丰收数据!‘逸品粮’全国推广成功,你功不可没!”

李逸走上前,恭敬地行礼后,接过报表仔细翻看。当看到 “粮食总产量增长三成”“逸品粮贡献新增产量七成” 时,他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激动。这一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最丰硕的成果。

“陛下,这都是陛下重视民生、大力支持的结果,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李逸谦逊地说道。

“你不必过谦。” 李治拍了拍李逸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如今百姓粮满仓廪,再也不用担心缺粮;边疆军心稳定,再也不用怕外敌来犯。这都是你‘务实利民’的成果,是你为大唐立下的大功!朕决定,再拨银三万贯,用于明年‘逸品粮’种子的采购与补贴,让更多农户受益,让‘逸品粮’的种植面积再扩大一倍!”

“臣谢陛下恩典!” 李逸连忙跪地行礼。

起身时,李逸的眼中满是坚定:“陛下,‘逸品粮’的推广成功,只是大唐民生改革的开始。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改良‘逸品粮’的品种,培育更耐旱、更耐涝、更抗病虫害的种子,提高它们的抗灾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教农户们用玉米、土豆制作更多的食物,比如玉米酒、土豆粉条、土豆饼等,不仅能丰富百姓的餐桌,还能让农户们将多余的粮食变现,增加收入。让大唐的百姓,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不仅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还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李治闻言,连连点头:“好!你的想法很好!朕全力支持你!未来的民生改革,还要靠你多费心。朕相信,在你的推动下,大唐定会越来越繁荣,百姓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幸福!”

此时的大唐,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边疆,从岭南丘陵到东北平原,每一片土地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着收割玉米与土豆,粮囤里堆满了新收的粮食;集市上,用玉米、土豆制作的各种食物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的行人;边疆军营里,士兵们训练时的呐喊声震天动地,士气高涨。

“逸品粮” 的推广,不仅彻底解决了大唐困扰多年的粮食短缺问题,更让大唐的民生根基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百姓们不再为吃饱饭发愁,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边疆不再为粮食供应担忧,能够集中精力抵御外敌。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长安的街道上,也洒在大唐的每一片田野上。李逸站在紫宸殿的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大唐的盛世,才刚刚拉开序幕。在不久的将来,大唐不仅会成为粮食富足的强国,还会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大的世界中心,而他,将继续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书写更多属于大唐的辉煌篇章。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当十七岁的陈默在高考前夜意外觉醒高维魔法传承,一场关于智慧与命运的博弈悄然开启。他站在现实与超凡的交界,选择以科学为盾,以魔法为刃,在校园与实验室之间编织属于自己的未来蓝图。高三的书桌下,是精神力对物理公式的重构;大学实验室里,是魔法能量对材料极限的突破。他以一己之力重塑能源结构,改写人工智能逻辑,将千年魔法文明沉淀的智慧,化作现代科技的“黑科技。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代价——身份暴露的风险、人性的
星河狼
醉酒后,大姨子半夜唱征服
醉酒后,大姨子半夜唱征服
遭遇女友背叛的陈昊来到城市混生活,寄宿在前大姨子家中,醉酒之后,稀里糊涂的陷入温柔乡,让他乐在其中。
冷云邪神
娱乐我成了白露专属编剧
娱乐我成了白露专属编剧
重生回到娱乐贫瘠的蓝星,林玄只想靠脑子里的地球文娱躺平养老,却在毕业时,把别墅空房租给了大学同学白梦颜。他没说自己靠写买下别墅,她也没说自己正一边跑模特单、一边在横店跑龙套,偷偷做着演员梦。直到某天——林玄随手“借鉴的地球小说爆火全网,成了神秘的网文大神;白梦颜试镜屡屡碰壁,却在拿到林玄随手写的剧本后,靠一个小角色惊艳全网。当记者追问新晋影后白梦颜:“传闻您背后有位神秘大佬?白梦颜看向沙发上敲
还抢我萝卜
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42岁的普通会计宁婉工作多年没多少存款,父母年迈,自己却无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内心充满愧疚。某天吧,彩票没中过5块钱的她,被天上的馅饼砸到了,绑定了系统。系统告知她,可以穿越到不同的影视世界中,改写剧情里角色的命运。只要她能实现剧情角色的愿望,寿终就寝回来后,可以获得现金奖励、特各种技能等等等。这么个难得的机会,宁婉…果断从了!
福安坤吉
分身诀
分身诀
上古鸿蒙时期“分身道祖所创,需以自身“九窍本源为基,每觉醒一窍,凝聚一具独一无二的分身。九具分身分别对应“眼、耳、鼻、舌、身、意、神、气、心九窍,各掌一道本源法则,可独立修炼、战斗,与本体共享记忆感知,最终九身归一可臻“道祖之境。修炼需渡“九劫,每劫对应一具分身觉醒,劫难度随分身层级递增,失败则窍崩道消。
3昧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