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最新章节。
			     怀揣着从甄家“友好借贷”来的启动资金,张承带着他近五万人的“创业团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幽州地界。
 一路上,张承看着手里那张粗糙的地图,以及脑海里那些似是而非的三国知识,开始琢磨怎么落实他的“渔阳太守”之位。
 “兄弟们,咱们这次去渔阳,是去上任,是去接收地盘,不是去打仗的!”张承对着麾下将领们强调,“当然,如果原住民不太配合…那我们也要展现出足够的‘亲和力’,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西凉子弟的热情!”
 众将心领神会,纷纷表示一定把“亲和力”拉满。
 数日后,渔阳郡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中。张承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在城外十里处扎下大营,然后派出了一个由文官(抢来的…啊不,是征用的原虎牢关文书)和五十名“亲和力”爆表的彪形大汉组成的“先遣队”,带着他那封董卓(大概率还没收到信)的“委任状”(他自己写的草稿),前往郡治渔阳县城。
 渔阳城内的现任太守(可能是公孙瓒委派的,也可能是本地豪强自领的)姓王,是个没什么名气的角色。当他听到“华雄”这个名字,并且对方声称带着几万大军前来接任太守时,第一反应是:“哪来的疯子?”
 但当他登上城楼,看到远处那连绵不绝、杀气隐隐的军营时,腿肚子就开始转筋了。
 “王太守”硬着头皮接见了“先遣队”。那文书照着张承教的,昂首挺胸(虽然腿在发抖),朗声宣读“委任状”:“…兹任命中郎将华雄为渔阳太守,总揽郡内军政要务…原郡府属官,愿留者量才录用,愿去者赠予盘缠…”
 “王太守”听得脸都绿了,哆哆嗦嗦地问:“此…此诏书何在?下官…下官需验明印信…”
 那文书早有准备,一脸“遗憾”:“朝廷(指董卓)忙于迁都,正式文书随后便到。此乃华将军亲笔所录大意。将军说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一切以稳定地方为重。” 说完,他身后那五十个“亲和力代表”齐齐上前一步,手按刀柄,眼神“温和”地注视着“王太守”。
 “王太守”看着那五十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又想想城外那几万虎狼之师,很识时务地…怂了。
 “既…既是朝廷…呃,华将军之命,下官…下官自当遵从。”他擦着冷汗,“只是…交接事宜,还需…”
 “这个好说!”文书立刻接口,“华将军体恤王太守…呃,是王前太守辛苦,特许您携带家眷细软,即日离任。将军特地吩咐,要‘确保’王前太守一路平安。”
 于是,在张承大军“亲切”的注视下,原渔阳太守王大人带着家小和细软,以平生最快的速度,灰溜溜地离开了渔阳郡。整个过程“友好”且“高效”,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冲突。
 张承兵不血刃(主要靠吓唬)地拿下了渔阳城。
 入城仪式搞得相当隆重。张承骑着高头大马,身后是军容整肃(故意展示的)的西凉精锐,街道两旁是战战兢兢、强颜欢笑的本地士绅和百姓。
 张承在马上频频挥手,努力做出“亲民”的姿态,低声对身边的副将说:“看到没?这就是民心所向!我们是以德服人!”
 副将看着路边一个因为紧张而把手里篮子掉地上的老太太,嘴角抽搐了一下:“将军…英明。”
 入驻郡守府后,张承立刻开始了他的“CEO”工作。
 第一把火:安民告示。
 内容无非是“本太守乃朝廷(董卓)钦点,来此保境安民”、“以往种种,既往不咎”、“大家该种地种地,该做生意做生意,本太守保护你们”之类的套话。关键是盖上了他自制的“渔阳太守华雄”大印——木头现刻的,手艺有点糙。
 第二把火:整顿军纪。
 张承深知,要在地方立足,光靠吓唬不行,还得有点真章。他严令部下不得扰民,违令者重处。同时,将部分精锐驻扎在城内要地,其余大部分在城外择险要处立营,一边操练,一边垦荒种地,减轻本地粮食压力(主要是甄家“借”的粮也撑不了太久)。美其名曰:“屯田养兵,自给自足”。
 第三把火:…搞钱!
 不对,是发展经济!
 张承把从甄家“借”来的钱,拿出一部分,开始尝试他的“技术革新”。
 他首先瞄准了酿酒。这年头的酒,度数低,味道淡,跟现代啤酒差不多。张承凭着前世刷短视频看来的零碎知识,召集了几个本地工匠,开始捣鼓“蒸馏器”。
 过程极其坎坷。
 第一次实验,密封没做好,酒精全跑光了,就闻到点味儿。
 第二次,温度没控制好,锅差点炸了。
 第三次,好不容易出了点液体,尝了一口…几个参与实验的工匠和士兵当场就躺了俩,剩下的也眼神发直,说话都不利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