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宫廷之殇》最新章节。
			     南巡队伍离京的第三日,消息终于在后宫和前朝传开。
 东宫内,太子南承瑾手中的茶盏猛地掷在地上,碎裂声惊得殿内宫人齐齐跪伏。
 “父皇带着允堂去南巡?”太子的声音冷得能凝出冰来,“为何事先无人告知孤?”
 下首的蒋家现任家主、太子的舅舅蒋文柏低头道。
 “陛下此次南巡安排得极为隐秘,随行人员名单直到出发前一日才最终确定。十五殿下是临时加进去的,据说...是陛下亲自点的名。”
 南承瑾面色阴沉。
 “允堂近来颇得父皇欢心啊。重华宫练剑,西山阅兵,如今又带着南巡...父皇这是要栽培他了?”
 “殿下不必过虑。十五皇子年纪尚轻,陛下或许是看他机灵,带出去见见世面。毕竟太子您在这个年纪时,也已随陛下北巡过。”
 “那不一样。”南承瑾站起身,踱步至窗前,“那时父皇是正式下旨命孤随行,朝野皆知。此次却如此隐秘...”他转身盯着蒋文柏,“舅舅不觉得反常吗?”
 蒋维沉吟片刻。
 “殿下的担忧不无道理。陛下近期来对十五皇子确实比以往还要格外关注了,但要说有意...应当还不至于。毕竟殿下您监国多年,政绩卓着,朝臣拥戴。”
 南承瑾冷笑一声。
 “帝王心术,最难揣测。父皇正值盛年,若觉得孤这个太子太过得人心,找个人来制衡,也不是不可能。”
 这话说得太重,蒋文柏连忙环顾四周,示意宫人们退下。
 待殿内只剩二人,蒋维才低声道。
 “殿下慎言,虽说陛下不在宫中。但隔墙有耳啊。”
 南承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怒火。
 “是孤失态了。只是父皇此举,实在令人心寒。”
 “老臣明白。当务之急,是确保陛下南巡期间,朝中大局稳固。殿下既是监国,便要做好分内之事,让陛下看看殿下才是真正能担大任的人。”
 南承瑾点头。
 “舅舅说的是。还有,派人盯着点南巡的队伍,有什么消息及时传回。”
 “老臣已经安排。”蒋文柏眼中闪过精光,“蒋家在江南一带也有些根基,必不会让殿下失望。”
 与此同时,后宫中也因这个消息掀起波澜。
 慧妃宫中,几位妃嫔正聚在一起闲聊,话题自然绕不开一直都得宠的十五皇子。
 “听说陛下南巡,只带了十五皇子一个皇子随行呢。”慧妃慢条斯理地抿了口茶,“就连太子当年第一次随驾出巡,也没有这等殊荣。”
 贤妃轻笑。
 “十五皇子那孩子也确实招人喜欢不是。模样俊俏,嘴巴又甜,难怪陛下疼爱。”
 “疼爱归疼爱,这般特殊对待,怕是会惹人非议。”慧妃意味深长地说,“太子殿下监国多年,德才兼备,陛下这般抬举幼子,不知是何用意?”
 座下一个年轻些的嫔妃小声接话。
 “妾身听说,十五皇子的生母叶美人前几日变得安静了,当时能出来,是因为十五皇子...”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贤妃放下茶盏,声音冷了几分。
 “叶美人当初解禁是陛下的恩典,与十五皇子有何干系?妹妹慎言。”
 那嫔妃自知失言,连忙低头认错。
 慧妃打圆场。
 “好了好了,不过是姐妹们闲聊罢了。说起来,五皇子前些日子不是也出京办差去了?叶美人这下可好了,两个儿子都这般有出息。”
 话虽这么说,但在座的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叶清涵的两个儿子都得了重用,这可不是好事。
 此时的叶清涵,确实刚刚安静下来不久。
 从丽妃贬为美人,因为禁足被贬,这对成了妃后,心高气傲的她来说是莫大的羞辱。
 如今虽解了禁,却已物是人非。
 昔日的永和宫早已换了主人,她被安置在一处偏僻的宫殿,门庭冷落。
 但这日午后,南承瑜的到来让叶清涵很是高兴。
 “母亲。”南承瑜躬身行礼,姿态恭敬却疏离。
 叶清涵看着长子,眼中情绪复杂。
 半年不见,承瑜似乎清瘦了些,但眉眼间的沉稳却更胜往昔。
 “瑜儿来了。”她示意儿子坐下,“听说你差事办得顺利,陛下还嘉奖了你。”
 南承瑜淡淡道。
 “托母亲的福,一切顺利。”
 母子二人一时无言。
 自从叶清涵被贬,南承瑜这是第一次前来探望时,母亲能心平气和的坐着跟他交谈。
 “你弟弟随陛下南巡去了。”叶清涵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骄傲,“陛下近来想是很看重于他。”
 南承瑜点头。
 “允堂聪明伶俐,得父皇喜爱是自然的。”
 叶清涵仔细观察着长子的表情,见他面色平静,并无嫉妒之色,心中稍安,却又有些失望。
 “你们兄弟二人如今都得了陛下重用,这是好事。”她缓缓道,“须知在这深宫之中,母子连心,兄弟同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南承瑜抬眼看向母亲。
 “母亲的意思是?”
 叶清倾身向前,压低声音。
 “瑜儿,你与允堂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允堂得宠,你在外办差,若能相互扶持,他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南承瑜沉默片刻。
 “母亲,儿臣与允堂自是兄弟情深。只是朝堂之事,还当谨守本分为好。”
 叶清涵的脸色微微一沉。
 “谨守本分?什么才是本分?你才是允堂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太子之位就注定是南承瑾的?别忘了,你也是陛下的儿子,而且……!”
 “母亲!”南承瑜声音严厉了些,“此话不可妄言。”
 叶清涵自知失言,缓和了语气。
 “母亲只是为你们兄弟着想。你看蒋家势大,太子一旦登基,岂能容得下你们?还有你外公一家,至今还在偏远苦寒之地....”
 提到外祖父家,南承瑜的眼神波动了一下。
 叶清涵捕捉到这一变化,继续说下去。
 “若是你们兄弟能有出息,将来在陛下面前为你外公家说句话,或许还能重返京城...”
 南承瑜垂下眼帘,久久不语。
 叶清涵知道不能逼得太紧,转而问道。
 “你此次出京办差,可还顺利?”
 “水犁车在平州一带试验效果良好,百姓颇为欢迎。”南承瑜回答,“儿臣已命人加紧制作,争取在春耕前推广到更多州县。”
 “很好。”叶清涵点头,“这是你的政绩,要好生把握。陛下最重实务,你办好了这差事,他自然会看在眼里。”
 她又状似无意地问。
 “一路上可遇到什么特别的人或事?”
 南承瑜犹豫了一下。“回程时在泾州遇见了蒋家的人。”
 叶清涵立刻警觉。
 “蒋家的人?他们在泾州做什么?”
 “似是巡查蒋家在那边的田庄。”南承瑜道,“带队的是蒋文柏的次子蒋成。”
 叶清涵冷笑。
 “蒋家的手伸得可真长。泾州离京城数百里,都有他们的产业。”
 南承瑜没有接话。
 他知道母亲与蒋家素来不睦,当年被贬与太子和蒋家有关。
 “蒋成可有为难你?”叶清涵问。
 “那倒没有。表面还算客气,只是话里话外打听陛下对太子的态度,还有允堂近来的情况。”
 叶清涵眼中闪过厉色。
 “看来蒋家已经注意到允堂得宠很久了。瑜儿,你们兄弟更要小心谨慎,切勿被人抓住把柄。”
 “儿臣明白。”
 母子二人又聊了些家常,南承瑜见时辰不早,便起身告辞。
 临走时,叶清涵拉住他的手,语重心长。
 “瑜儿,记住母亲的话。这深宫之中,除了你们兄弟彼此,再无真正可依靠之人。母亲今后的指望,叶家能否重回京城,全在你们二人身上了。”
 南承瑜看着母亲殷切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儿臣谨记。”
 走出宫门,南承瑜长舒一口气。母亲的话在他心中激起波澜。他明白母亲并未放弃那个危险的念头——取代太子。
 同样作为父皇的儿子,他何尝没有过不甘?太子南承瑾只比他大四岁,因是嫡出,自幼被立为储君。这些年来,他兢兢业业办差,就是希望得到父皇的认可。
 但无论他做得多么好,太子的地位始终都是稳如泰山。
 允堂从幼时得父皇宠到如今,确实令人意外。
 南承瑜对这个弟弟感情复杂。
 允堂聪明活泼,自幼得父皇喜爱,但也因此养成了骄纵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