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朝小说集》最新章节。
皇太极注视着她发亮的眼睛,轻声道:"明珠当赠识货人。"
烛光下,两人并肩研读。佟佳云舒讲解着文中典故,皇太极不时提出独到见解。夜深人静时,窗外虫鸣阵阵,案前茶香袅袅,两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越靠越近。
然而,随着交往日深,佟佳云舒逐渐发现两人在根本战略上的分歧。皇太极主张主动出击,联合蒙古各部,趁明朝虚弱时南下;而她则认为应当先稳固后方,发展农耕,积蓄力量。
这一日,两人又因《三国演义》中一段批注争论起来。
"诸葛亮六出祁山,劳师远征却无功而返。"皇太极指着书中批注,"由此可见,用兵贵在神速,不可贻误战机。"
佟佳云舒摇头:"微臣以为,诸葛丞相之失不在迟缓,而在蜀国根基未固。若先平定南蛮,充实仓廪,或许..."
"参领太过谨慎了。"皇太极忽然起身,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天下大势,瞬息万变。若事事求稳,何以成大业?"
佟佳云舒心头一震。她第一次看到皇太极如此锋芒毕露的一面。沉默片刻,她轻声道:"贝勒志向远大,但微臣担心..."
"担心什么?"皇太极追问。
佟佳云舒望向窗外。暮色中,一队骑兵正疾驰而过,扬起漫天尘土。她想起父亲战死那日,也是这样的黄昏。
"担心将士们的血,流得太轻易。"她低声道。
皇太极神色复杂地看着她,良久,才叹息一声:"参领心系将士,本贝勒明白。但..."他话锋一转,"成大业者,有时不得不有所牺牲。"
这句话像一柄利剑,刺进佟佳云舒心中。她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贝勒,骨子里流着和努尔哈赤一样的热血。
秋风渐起时,努尔哈赤召集众将议事。大殿上,老汗王宣布了西征蒙古的计划。佟佳云舒站在武将队列中,听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战报,却注意到皇太极眉头紧锁。
会后,她在回营路上被皇太极叫住。
"参领如何看待父汗的西征?"皇太极开门见山。
佟佳云舒谨慎答道:"蒙古诸部四分五裂,此时征讨正是时机。"
"时机?"皇太极冷笑,"林丹汗虽弱,但蒙古高原广袤无垠。我军长途奔袭,粮草不济,若陷入持久战..."
佟佳云舒惊讶地看着他。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速战速决"截然相反。
"贝勒的意思是..."
皇太极压低声音:"我劝过父汗,应当先解决朝鲜这个后患。可惜..."他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这一刻,佟佳云舒忽然明白,皇太极并非一味冒进,而是对全局有着更为精准的判断。她心中那点芥蒂,不知不觉消散了几分。
"贝勒深谋远虑。"她由衷道。
皇太极凝视着她,忽然问:"若有一日,由我主导军国大计,参领可愿全力辅佐?"
这个问题太过直接,佟佳云舒心头狂跳。她隐约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假设。
"微臣...誓死效忠大金。"她郑重答道,却巧妙避开了明确表态。
皇太极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记住你今天的话。"
望着皇太极远去的背影,佟佳云舒站在落叶纷飞的庭院中,感到一阵寒意。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站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上。而书页间那些批注,或许正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夜半时分,佟佳云舒辗转难眠。她披衣起身,重新翻看《三国演义》。在"三顾茅庐"一章的空白处,她发现了皇太极新近写下的一行小字:"得卧龙者得天下,然卧龙亦需遇明主。"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佟佳云舒轻轻抚摸这行字迹,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正被卷入一个比想象中更为复杂的旋涡。而那个日渐显露野心的年轻贝勒,究竟会成为怎样的"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