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最新章节。
			     上官校长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
 “你要这么多农业院校的学生,不只是为了小桥镇的农村?”
 祁同伟点点头:“县里被围了一次,我可不希望再来一次。”
 “干脆一点,把整个流水县的农村都考虑进去。”
 上官校长竖起拇指:“同伟,你真是个有担当的人。”
 做事不能只是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疲于奔命。
 真正聪明的办法,是举一反三,提前布局。
 农业技术员在农村的地位一直不低,只要真能提高产量,农民自然会尊重你。道理就这么简单。
 可同样,农民最在意的不是有没有,而是公不公平。
 他们不会去想技术员为什么被派到那个村,也不会问为什么别的地方有我们却没有。都是流水县的村庄,凭什么他们有,我们就不能有?
 既然已经带头冲了一次,再冲一次又何妨?
 易学习的良好声誉让村民们做起这件事来毫无顾虑。
 上官校长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么说,你就不怕其他地方的农民把吕州给挤爆了?”
 祁同伟笑了笑:“校长,您这想法可有点阴暗啊。”
 “忘了跟您提,现在的吕州知府是高育良高老师。他以前可是政法系的教授。”
 上官校长轻轻拍了下脑门:“我居然把这茬给忘了,真是不该!”
 祁同伟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他们不敢来的。”
 “高老师这次是奉命整肃吕州,宁家在他手下几乎被彻底铲除。”
 “听说只剩下一个儿子活了下来。”
 上官校长叹了口气:“到底还是给宁家留了点体面。”
 宁家走到今天这步,确实让人感慨万千。当初宁家祖辈拼命努力,就是为了推翻旧社会。
 可如今的宁家人,有意无意间,却成了当年他们祖辈要斗争的对象。
 世事难料啊。
 省府的意思原本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但上面有人发话,要给宁家祖上留点香火情。
 高育良没办法,只好挑了宁家最小的儿子放了出来。
 即便如此,高老师心里仍有些不爽——看起来那孩子没犯什么事,但他吃的每一口饭、花的每一分钱,都来得不清不楚。
 换句话说,宁家的小儿子也并非完全清白。
 祁同伟和高育良聊起这事时,高老师还特意叮嘱,要祁同伟多留意着点。
 一旦发现那小子有什么越轨行为,立刻送他进大牢。
 祁同伟对上官校长说:“您刚才说的事……其实我也早就在考虑了。”
 “农业技术员嘛,来得多我也不嫌烦。”
 “要是只有三百人,我就安排到流水县。”
 “要是真有上千人,那就照您说的,直接送到吕州去。”
 上官校长连忙摆手:“得了吧,农校一年能毕业多少人?”
 “我可没法给你凑这么多人。”
 “虽说我在全国各高校都有点关系,但农业这行太特殊了,我实在搞不来。”
 东大几乎每个省都有专门的农业院校,就算没有,综合类大学里也多半设有农学系。
 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
 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
 粮食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正如上官校长所说,农业技术员这件事,确实有些特殊。
 首先,语言就是个障碍。江南这边十里不同音,有时候出了一个村,语言就大不相同了。
 你要是看到两个人比划了半天却听不懂彼此说什么,也许他们的家就在隔壁村。
 这么一想,秦始皇当年统一文字和语言的功绩,真的怎么夸都不过分……
 语言只是小问题,更大的难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实打实的现实。就拿土壤和肥料来说,东大各地的肥力差异很大,使用习惯也不同。
 不是本地农业专家,很难掌握这些细微差别。
 技术员下到农村,注定要走精细管理的路子。
 一点小小的疏忽,可能就造成巨大的差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上官校长亲身种过地,他明白这些情况,所以该拉的人他一定拉,不想因为好心反而办坏事。
 祁同伟笑了:“校长,您这思路是不是太局限了?”
 上官校长眼睛都瞪圆了,自己明明是在帮他,怎么反倒说我狭隘?
 只听祁同伟接着说:“您格局可以再大一点。”
 “非得盯着全国重点高校?”
 “难道省里的学校就不是正经大学了?”
 咦?!
 上官校长顿时眼前一亮。
 祁同伟说得没错,自己确实眼界太窄了!
 京州不只有全国知名的京州林业大学,还有不少农业类院校。
 林业大学每年也在做定点帮扶项目。
 上官校长沉思片刻,认真地问:“你那边到底能安排多少人?”
 祁同伟耸耸肩:“前期工作确实辛苦,一个村子至少得配一个能和村民打成一片的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