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最新章节。
			     祁同伟一时语塞。
 确实,没人比他更合适。
 不是说无人具备比他更强的能力,也不是说无人取得比他更耀眼的成就,但的确没有人能比他更具坚定的立场!就凭祁同伟写下的那篇文章,没人能在政治立场上挑出他的毛病,除非脑子有问题!
 当前汉东大学正处于风口浪尖,只要学校打出祁同伟这张牌,虽不敢说万事无忧,但至少不会出大乱子!上官校长笑着问:“你应该不会拒绝这个建议吧?”
 “回头我就着手安排。”
 祁同伟定了定神,开门见山地说:“校长,我有个条件!”
 上官校长笑着回应:“说来听听,是什么条件?不过提前说好,太过分的我可不会答应。”
 祁同伟也笑了,说道:
 “我想为咱们汉大设立一个助学实践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
 上官校长一愣:“你准备捐给哪个系?”
 祁同伟耸耸肩:“哪个系都行……”
 上官追问:“那你打算捐多少?”
 祁同伟轻松地答道:“第一年先少一点,一百万吧。”
 上官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此刻,上官校长看祁同伟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
 他忍不住提醒一句:
 “祁同学,一百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你确定要投入吗?”
 祁同伟却毫不在意地说:
 “一百万很多吗?第一年只是试试水,如果可行的话,我会年年设这个项目。”
 “要是效果好,每年的金额还会递增。”
 上官校长眼中满是兴奋:“祁同学,听说你办了个厂子?”
 祁同伟叹口气:“校长,我可不止一家……”
 他掰着手指数了起来:
 “二王村有我们一个农机厂,分丰收和硕果两个系列,一共八个产品。”
 “现在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五月份了。”
 “另外,我们还在建两个养猪场,预计存栏量在一万多头。”
 “还要新建一家食品加工厂,预计用工人数在五百到一千人之间。”
 上官校长的眼神越发炽热:“那你这次回来是做什么?”
 祁同伟直截了当:“缺人啊,所以回母校来招人。”
 “我知道汉大有农林类专业,我想请一些学长学弟去我那边实习。”
 他继续解释道:
 “校长也知道,农业是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
 “水土不同,肥料不同,气候也不同,传统做法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农业技术不能一套标准走天下。”
 “所以农业技术人员最好是本地人。”
 “而汉大本地生源比例不低,正是我想要的人才。”
 “您放心,我不干涉他们的毕业分配,只是眼下用人紧张,请学长学姐过去帮帮忙,应该不过分吧?”
 “再说,我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工资福利一点不会少,和技术员的标准完全一致。”
 “对了,我那边还有几所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现在老师缺口挺大,如果母校能帮忙推荐一些,那就太感激了。”
 “另外,农机厂这边也需要大量工程师,我们希望在产品品质上不断精进……”
 祁同伟一口气说了好多。
 起初上官校长还频频点头,后来听得有点心惊胆战:“这些投入得不少钱吧?”
 祁同伟顿时露出一丝苦笑:
 “校长,您怎么也开始操心这个了?”
 “我现在啊,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上官校长一时语塞,眼神复杂地望着他,心里却觉得祁同伟这话有点夸张。
 祁同伟忽然话锋一转:
 “校长,您专攻的是电池研发吧?”
 上官校长来了兴趣:“你对电池也有需求?”
 祁同伟直接回答:
 “随着国家电力普及,电池产业会是未来的热门领域。”
 “我们公司已经在将电池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上官一愣:“农机用的电池?”
 祁同伟摇摇头:
 “不光是农机,其他代步工具也需要。”
 他话锋一转:
 “校长,您怎么看禁摩令?”
 上官校长立刻收起了原本轻松的神情,他知道,祁同伟不是随口胡说,而是真正在思考长远的发展问题。
 校长沉吟片刻:“我看这禁摩令,恐怕很快就要在各大城市铺开了。”
 祁同伟点头表示认同:“确实是大势所趋。”
 “那问题就来了——”
 “那些执行禁摩的城市,怎么解决出行‘最后两公里’的难题?”
 所谓“最后两公里”,是指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站点到目的地之间的短途距离,步行或骑行通常都能覆盖。
 在尚未实施禁摩政策的地方,摩托车自然成了最便捷的解决方案。
 但如果真的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