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230章 缓冲地带、镜像涟漪和算法之外(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最新章节。

第二百三十章

封瑶发出的那条措辞谨慎、留有充分余地的“延迟响应”信息,如同在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家族关系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经过精确计算的石子。涟漪有限,并未立刻引发预期的风暴。继母周女士的回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公式化的冷淡:【知悉。期末重要,勿分心。】没有加压,也没有进一步的关切,这种近乎漠然的态度,反而为封瑶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期”。她得以将更多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项目收尾和密集的期末复习中。

同时,在徐卓远堪称“军工级”标准的协助下,那份原本只是详尽论证自身发展可行性的报告,完成了质的飞跃。它从一个单纯的文字论述,升级成了一个包含数据可视化图表、潜在导师推荐信模版、未来几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甚至附带风险评估与应对方案的“综合论证包”。这个文件包静静地躺在封瑶的加密文件夹里,逻辑严密,数据翔实,像一枚已上膛的、理性而有力的“谈判弹药”,只待时机成熟,便能精准击发。

徐卓远在他的“观测日志——封瑶专项”中,持续优化着为封瑶构建的“动态防火墙”模型。他不仅整合了沈哲提供的那些零散(且在他看来缺乏系统性)的策略,更结合了大量社会学、心理学案例库,模拟了数十种“家庭协议冲突”场景下的最优解。他甚至编写了一个简易却高效的决策树程序框架,可以根据对方(周女士、封父)不同的反应模式、关键词触发,快速生成从“策略性妥协”到“边界强化声明”等不同层级的应对策略建议。他将这个程序框架分享给封瑶时,语气平淡如常:“旨在提高通信效率,降低情绪能耗,优化你的决策支持系统。”

封瑶收到文件,看着屏幕上那逻辑严谨、分支清晰、甚至标注了概率权重的流程图,一时哭笑不得。这种将复杂微妙的情感伦理问题完全“技术化”处理的方式,粗看显得不近人情,细想之下,却意外地让她感到一种卸下重负的轻松。仿佛那些压在心头的、黏稠沉重的情感纠葛和道德负担,被抽离、转化成了一个个可以冷静分析、评估、应对的变量与参数,不再具有吞噬她心智的混沌力量。她回复:【工具已接收,纳入我的“生存与发展工具箱”。谢谢,卓远。】

校园论坛上关于“学霸CP”的讨论热度,果然如同徐卓远数据模型预测的那样,在缺乏新“数据注入”(如新的同框照片、互动实证)的情况下,热度曲线迅速衰减,很快被新的校园热点——一场即将到来的辩论赛、某社团的精彩活动——所取代,沦为背景噪声。徐卓远对此始终保持着高效的“信息过滤”状态,而封瑶,在经历过前世的众口铄金与网络暴力后,对此类浮于表面的关注早已具备了强大的免疫力。她更在意的,是眼前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成长与积累。

---

校史馆数字化项目的成果汇报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如期举行。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历史系、计算机系的师生以及校方领导。封瑶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站在演示台前,操作着精心准备的PPT,从容不迫地讲解着项目整体思路、遇到的技术难点、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她语调平稳,逻辑清晰,引用的数据信手拈来,面对台下教授和同学们或欣赏或探究的提问,她应对得体,引证充分,展现出与数月前刚重生时那个敏感、怯懦、时刻担心行差踏错的女孩截然不同的风采。

徐卓远坐在台下最后一排的角落,光线昏暗,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他的视线焦点锁定在封瑶身上,核心处理器仿佛进入了全频段接收与分析状态,精确捕捉着她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语调的微妙起伏、语言逻辑的流畅度以及肢体语言的协调性。他的内部评估系统不断弹出绿色通过的正面指标:【语言组织效率提升12.7%】、【非语言信息传递(眼神接触、手势运用)稳定性高,置信度98%】、【应对突发查询(Q&A环节)响应时间缩短0.8秒,答案精准度符合预期】。一种类似于“任务达成度优异”的系统提示音,在他意识深处无声鸣响。

汇报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封瑶暗暗松了口气,感觉胸腔内紧绷的弦稍稍松弛。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抬头望向那个角落,精准地对上徐卓远平静无波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目光。两人之间隔着攒动的人头与喧闹的空气,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却仿佛完成了一次无声的、高效的数据同步与确认。

就在这时,项目指导李教授在做总结陈词时,提到了一个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尤其要肯定的是,在项目前期最繁琐的资料整理与修复阶段,我们得到了一位对古籍修复抱有极大热情和耐心的同学的默默帮助。虽然她并非项目正式成员,但她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对部分破损严重、甚至濒临碎裂的文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修复和加固处理,这为我们后期的扫描和字符识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记得是……历史系的陈墨同学,在这里,我代表项目组,表示诚挚的感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坐在后排角落、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陈墨,猝不及防地听到自己的名字从教授口中念出,身体猛地一僵,像被无形的针扎了一下。她本能地将头垂得更低,瘦削的肩膀微微缩起,手指无意识地紧紧绞着洗得发白的衣角,指节泛白。她从未想过,自己只是遵循内心对故纸堆的敬畏与喜爱,按照老师吩咐、利用所有零散时间默默做的辅助性工作,会被在这样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公开提及。这突如其来的关注,让她感到的不是荣耀,而是无所适从的恐慌。

台上的封瑶,闻言心中微微一震。那个在杂物堆旁擦肩而过、眼神躲闪如同自己过去镜像的女孩,原来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她(封瑶)倾注心血、为之奋斗的项目,默默贡献了如此关键却隐形的力量。李教授的话,像是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封瑶心中那个关于“未来可能执行任务队列”的加密文件,关于“陈墨”的那条待办事项,被悄然赋予了更高的优先级和更具体的意义。

汇报会散场后,人群如潮水般向门口涌去。封瑶眼尖地看到陈墨抱着几本厚如砖头的古籍专业书,低着头,像一尾试图融入沙地的鱼,快步逆向穿梭,只想尽快逃离这聚集了过多目光的、让她窒息的场所。

“陈墨同学。”封瑶加快几步,绕过人群,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轻声唤道。

陈墨的脚步像是被按了暂停键,猛地顿住。她身体有些僵硬地转过来,眼神里充满了戒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如同林间受惊的小鹿,随时准备奔逃。“……有、有事吗?”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沙哑,几乎淹没在周围嘈杂的脚步和谈笑声中。

封瑶走到她面前,保持着一个安全舒适的距离,露出一个温和而真诚的笑容:“刚才李教授特别提到了你前期的修复工作,真的非常感谢。尤其是那几份虫蛀严重的明代地方志,如果不是你提前用精湛的技术做了修补和加固,我们后期扫描时很可能彻底损毁,根本无法进行字符识别。你帮了我们,也保护了这些珍贵的史料。”

陈墨彻底愣住了,抬起眼帘飞快地看了封瑶一眼,又迅速垂下。她似乎没料到封瑶会专门过来道谢,而且语气如此恳切,内容如此具体——她甚至记得是“明代地方志”。这种被具体“看见”而非泛泛表扬的感觉,非常陌生。她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声音更低了:“……真的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 她习惯性地将功劳最小化。

“这很了不起,”封瑶试着让话题继续,目光落在她怀中那几本厚重的书籍上,“你对古籍修复的热爱和研究,让人敬佩。这些书……是《纸质文献脱酸技术综述》和《中国古籍装帧史》?”她凭着前世零星的记忆和敏锐的观察力猜测。

“……嗯。”陈墨的声音几乎细不可闻,但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毫米。她没想到封瑶能认出这些冷门专业书籍。

“真厉害,这些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封瑶由衷地赞叹,然后以一种不经意的、提供选项的口吻说,“我们项目组后期可能还有一些零散的文献校对、版本比对工作,专业性很强,如果你有时间也感兴趣的话……”

“不用了!”陈墨几乎是下意识地打断,语气带着一丝被触碰边界般的急促,“我、我最近很忙,有很多自己的书要看,还有……其他的功课。”她像是害怕任何形式的额外关注和人际牵扯,迅速而坚决地为自己筑起了屏障,将一切可能深入的联系拒之门外。

封瑶了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但并未强求,只是从善如流地微笑着点点头:“我明白。学业为重。没关系,还是再次感谢你先前的帮助,那些修复好的文献,我们会好好利用的。”她侧身,体贴地让开道路,“那不耽误你了。”

陈墨如蒙大赦,低声飞快地说了句“再见”,便抱着那摞沉重的书,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单薄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走廊拐角处昏暗的光线里。

封瑶站在原地,看着空荡荡的走廊,心中并无被拒绝的尴尬,反而有种释然和更深的明了。她只是遵从了内心那一刻被触动的善意驱动,发出了一个微弱但清晰的连接信号。对方是否接收,是否愿意回应,并非她能控制,也无需强求。她只是确认了,自己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做出与前世那个封闭自我、畏惧人际时截然不同的选择。这对她自身的“系统升级”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微小的、但意义积极的测试通过。种子已经播下,何时发芽,交给时间和机缘。

---

晚上,图书馆自习区的灯光温暖而安静。封瑶和徐卓远在常坐的靠窗位置碰面。完成一轮高效的复习后,封瑶放下笔,揉了揉眉心,低声跟身旁正在调试代码的徐卓远提起了下午和陈墨那场短暂的、未果的交流。

“我尝试和她说话,表达感谢,她似乎非常紧张,像受惊的兔子,很快就拒绝了后续任何可能的接触。”封瑶语气平静,带着一点分析的口吻,“就像……瞬间触发了某种高度敏感的自我保护机制,将所有外部连接请求都判定为威胁。”

徐卓远从散发着幽蓝光芒的代码界面抬起眼,思考了片刻,基于有限的数据进行推理:“根据此次交互行为数据及你之前提供的零星观察记录进行初步建模分析,该个体(陈墨)可能运行着一个高敏感度、低信任阈值的‘社交威胁感知’子系统。该子系统对任何潜在的、可能引入不确定性、消耗其有限认知资源的外部连接请求,默认采取‘最高警戒-立即拒绝’策略,以最快速度切断交互通道,维持其内部系统的核心稳定。你的‘友好通信请求’数据包,尽管负载善意,但其‘主动接近’的行为模式,已被其系统判定为潜在高能耗、高风险交互,故触发‘强制中断连接’指令。”

他用他独有的、近乎冷酷的精准语言,剖析了陈墨可能的心态与行为逻辑。封瑶听着,忍不住轻笑摇头:“被你这样一解析,感觉每个人都像一套运行着不同版本、装着不同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复杂程序。”

“从信息处理与行为响应的角度看,本质相似。区别在于底层架构、核心算法、能耗效率以及……某些尚未被完全解析的冗余代码段。”徐卓远一本正经地纠正并补充。

“好吧,信息处理系统先生,”封瑶从善如流,带着调侃,“那看来我下午发出的‘友好通信请求’,是被她系统的‘高级别防火墙’直接拦截并丢进了垃圾箱,连接根本没能建立。”

“可以这么理解。”徐卓远点头,但随即补充了他的逻辑推论,“但需注意,请求数据包已被成功发送,并在其系统交互日志中留下了记录。该记录并非毫无意义。未来,若其系统因内部升级或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安全策略,或者该条‘来自封瑶系统、负载善意’的记录被反复读取、重新评估权重,不排除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点、满足特定条件时,建立低功耗、安全连接的可能性。因此,此次交互并非完全无效,可视为一次‘探测性数据广播’,其潜在价值有待未来验证。”

封瑶看着他线条清晰、沉浸在理性光辉中的侧脸,心中那片被他逐渐开拓出的、被理性之光照亮的领域,似乎又扩大了一些。连释放善意这样感性而微妙的事情,都可以被他纳入严谨的逻辑分析框架,剥去情绪的外衣,呈现出其底层的数据流与未来潜在的概率分布,并最终得出一个“未来可期”的、充满希望的结论。这奇异地,甚至可以说是高效地,缓解了她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对于人际关系努力落空的那一点点微妙失落感。

“你说得对。”封瑶低下头,指尖划过书页,嘴角却噙着一丝浅浅的、真实的的笑意,“是一次有价值的探测。”她开始慢慢习惯,甚至开始欣赏和依赖他这种将一切(包括最不可捉摸的情感)都置于理性透镜下观察与分析的方式。这让她感到安全,感到稳定,也让她学会用一种更冷静、更强大、更抽离的视角,来回望自身曾经的脆弱与挣扎,仿佛那些也只是需要优化升级的旧代码。

徐卓远的视线在她含笑的侧脸上停留了两秒,虹膜表面的微光似乎有瞬间的闪烁,然后重新回到屏幕上跳跃的代码。他的内部传感器清晰地捕捉到了她情绪指标的积极波动(微表情分析:满足/放松,心率变化平稳趋缓),并与自己刚才那一段关于“探测性数据广播未来价值”的逻辑推论形成了明确的正向关联。一条新的、未经明确标识的日志自动生成并存入核心数据库:【目标系统(封瑶)对‘理性分析情感交互’模式接受度良好,并产生稳定积极反馈。初步结论:此沟通模式在降低双方系统能耗、提升交互效率方面,显着优于传统模糊表达模式。建议:持续应用、优化该模式参数。】

然而,在他精密运转、宛如星海的思维宇宙深处,关于封瑶这颗独特“星体”为何能持续吸引他投入大量“观测资源”与“计算权限”的根本原因探寻——那串涉及“情感”领域的、复杂而晦涩的“未完成代码”,其编译进度似乎因这次互动,再次向前推进了微不可查的一小步。他尚未能完全解析其底层逻辑架构,也无法用已有的“效率提升”、“任务完成度”等核心指标来准确定义。但,“观察并分析封瑶系统情绪积极波动”这一行为本身,似乎正被他的核心系统标记为一项能带来某种……“正向系统状态”的特殊活动。这种状态,暂时无法量化,无法归类,但它确实存在,并且,他的系统日志显示,他并不排斥,甚至……隐约在分配更多资源去记录和尝试理解这种状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
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
关于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在繁华都市的高压下,苏一身心俱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乡村老家。本想短暂休憩,却意外觉醒神秘能力——他种下的菜不仅鲜嫩可口,还拥有神奇的治愈功效,能救人于病痛之中。起初,苏一只是用这些蔬菜帮助邻里解决一些小毛病,可消息不胫而走,引得各方势力关注。心怀不轨的商人想利用他谋取暴利,黑暗组织企图抢夺他的能力,就连科研机构也对他紧追不舍。面对重重危机,苏一一
爱予永恒
别惹那个凡人,他在仙界讲科学
别惹那个凡人,他在仙界讲科学
关于别惹那个凡人,他在仙界讲科学:别人修炼靠悟性,他修炼靠建模;别人渡劫靠法宝,他渡劫靠计算;别人寻宝靠气运,他寻宝靠地质勘探和概率论。凭借着“灵气动力学、“阵法拓扑学、“丹药分子式等一系列在传统修士看来惊世骇俗的“歪理邪说,李昊然硬生生将一条缥缈虚无的修仙路,走成了一条严谨、精密、可以量化的科学研究大道。“不要跟我谈什么天道玄妙,在我眼里,一切皆可量化!“如果天道有BUG,我就要亲手把它DEB
墨燃千劫
乩童,邪灵
乩童,邪灵
林妙可,一名坚信现代科学的医科高材生,最大的困扰,是来自家乡的那个“不体面的标签——乩童世家。她深信,所谓鬼神,不过是亟待科学解释的集体癔症。直到那个暑假,一场无法用流行病学解释的“瘟疫席卷山村。医院束手无策,亲人危在旦夕。在绝望中,她亲眼目睹爷爷林国安请神上身,以非人的姿态与无形的“邪灵搏杀。更令她恐惧的是,在情急之下,她自己的身体竟也被一股陌生的、强大的意识强行占据——那是她拼命想逃离的
鬼之舞
混沌石:开局一块砖,神仙都砸翻
混沌石:开局一块砖,神仙都砸翻
关于混沌石:开局一块砖,神仙都砸翻:一块顽石惊现世,废柴少年逆天命!凌凡,青云宗小小杂役,意外获赠混沌至宝。自此,仙路迢迢,我自一砖破万法!炼混沌之气,演诸天万道,掌寰宇法则。从籍籍无名到声震诸天,他一路横推各路天骄,戏弄古今大能,在欢笑与乱局中踏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非常之道!然混沌之秘,牵扯甚广,诸天动荡的背后,究竟是至高的王座,还是养蛊的囚笼?这一切,始于那块看似平平无奇的板砖……
笨猪先睡
百年血笺:松花不谢
百年血笺:松花不谢
关于百年血笺:松花不谢:清末民初,中原大旱,十岁章怀印为救母挖野菜,滚落山崖险被灾民害,幸得镶蓝旗参将巴图鲁·阿林搭救。阿林发现章怀印腕间红莲胎记暗合纹,章老六为保血脉,将其托付给杂耍班主林三爷,揭开章家祖传百年恩怨。在林家班,章怀印习得缩骨功与喷火绝技,与林小蝶青梅竹马,却因恶霸钱霸天的刁难,把杂耍班打散,演绎出不同的命运。林小蝶因铜铃音暗藏终南山派传承,为护河洛图秘密远走。成年后。巴图鲁以“
古稀笔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