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二章 全国赛前夕
区域选拔赛的捷报如同春风,迅速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封瑶团队的特等奖和徐卓远的个人技术贡献奖,成为了计算机学院热议的话题。然而,当祝贺的掌声渐渐平息,团队成员们心照不宣地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全国赛前的小型学术交流沙龙,被安排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封瑶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却发现徐卓远早已在那里,正站在展示墙前仔细研究着参赛项目的简介。
“你怎么来这么早?”封瑶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徐卓远转头,眼里带着他特有的专注:“想提前了解其他队伍的项目。你看这个,”他指向T大团队的简介,“他们在算法优化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封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简介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T大团队在分布式计算性能优化方面的创新,正是徐卓远一直关注的领域。
“紧张吗?”徐卓远突然问道,目光从展板移到封瑶脸上。
封瑶诚实地点点头:“有一点。毕竟全国赛和区域赛完全不同级别。”
“你的项目很优秀,”徐卓远的语气平静而肯定,“它有改变行业现状的潜力。相信自己。”
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对封瑶而言有着特殊的分量。徐卓远从不是会随意奉承的人,他的每一句评价都基于严谨的判断。
沙龙开始后,来自各校的团队轮流分享了自己的项目理念和技术路线。当苏婉晴代表T大团队上台时,全场明显安静了许多。她一袭深蓝色西装,举止干练,陈述清晰有力,引用了大量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在实际测试中比传统方案效率提升了42%,并且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时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苏婉晴的声音冷静而自信,目光扫过全场,在封瑶和徐卓远的方向有片刻停留。
自由交流环节,封瑶正与队友讨论刚才听到的内容,苏婉晴竟径直朝他们走来。
“恭喜你们的区域赛成绩,”苏婉晴先开口,语气比之前任何一次接触都要平和,“特别是文化图谱的动态更新机制,很有创意。”
封瑶有些意外,但仍保持微笑:“谢谢。你们的算法优化工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我很好奇,”苏婉晴的视线在封瑶和徐卓远之间移动,“你们如何处理图谱更新时的数据一致性问题?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不稳定的环境下。”
这是一个切中要害的技术问题。徐卓远接过话题,简要介绍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增量更新和冲突解决机制来保证数据一致性。苏婉晴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提出追问。
短暂的交流后,苏婉晴离开去与其他团队交谈。封瑶看着她的背影,轻声对徐卓远说:“她是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嗯,”徐卓远应道,目光仍追随着不远处正与导师交谈的苏婉晴,“她的团队在底层算法优化上,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他的评价客观冷静,一如评价任何其他优秀的竞争对手。这种态度,反而让封瑶心中最后一丝因前世记忆而产生的微妙芥倪彻底烟消云散。她看到的,是徐卓远对技术本身的纯粹追求,以及对她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
备战全国赛的日子远比区域赛更加紧张。封瑶除了完善项目,还要应对本专业的课程和考试。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她开始感到疲惫,但在徐卓远面前,她总是努力保持最佳状态。
然而,身体的警告信号还是出现了。一天晚上,她正在图书馆僻静的角落埋头演算一道复杂的模型优化公式,试图解决文化变量量化中的归一化问题,却始终找不到理想的解决方案。眉头越锁越紧,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仿佛都在嘲笑她的无能。
“这里,尝试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引入约束条件,或许可以简化计算。”一个温和的男声在旁边响起,声音不高,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
封瑶抬头,看到一个戴着细边眼镜、气质斯文的男生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几本厚厚的社会学理论书籍。他指了指封瑶草稿纸上的一处步骤,眼神清澈,带着善意的提醒。
封瑶愣了一下,随即顺着他的提示重新思考公式。片刻后,她眼前仿佛豁然开朗,困扰她许久的难题竟然找到了突破口。
“谢谢!”她由衷地道谢,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个陌生的男生。他看起来不像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
“不客气。我是社会学系大三的,叫陆北辰。”男生微笑着自我介绍,目光落在封瑶摊开的社会语言学参考书上,“看到你在看这本书,又演算着明显是计算机领域的公式,觉得很有意思。是在做交叉学科的项目吗?”
他的态度坦诚而自然,带着知识分子的书卷气和好奇心。封瑶对他印象不错,加上刚刚受了他点拨,便简短地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AI伦理相关项目,提到了将社会语言学变量融入模型设计的想法。
陆北辰眼中闪过浓厚的兴趣:“很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们社会学研究中也常常面临如何量化文化因素、避免研究预设偏见的难题。或许……我们可以交流一下?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也许能为你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
他的提议合情合理,封瑶正觉得自己的模型在“文化特征”的抽象定义上还需要更多理论支撑,便没有拒绝,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陆北辰很懂得分寸,没有过多打扰,简单聊了几句便拿着自己的书离开了。
回到实验室后,封瑶向徐卓远提起了这个偶遇,并分享了陆北辰提到的一些社会学概念。徐卓远听得认真,并对其中一个关于“文化维度量化”的理论表现出特别兴趣。
“这个概念可以整合进我们的模型,”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框图,“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数学表达方式。”
“陆北辰说他有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分享给我。”封瑶补充道。
徐卓远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白板上的框图:“多一个视角总是好的。”
几天后,当封瑶在实验室楼下再次遇到陆北辰,他递给她一本精心整理的、关于“文化维度量化理论前沿”的笔记复印件。
“这是我上学期做的文献综述,可能对你的项目有帮助。”陆北辰的笑容依然温和。
封瑶翻开复印件,里面不仅有条理清晰的文字,还有详细注释和参考文献,明显是花了大量心血整理的。这份诚意让她感动。
“这太详细了,谢谢你。”封瑶由衷地说。
就在这时,徐卓远从实验室大楼里走出来,显然是来接封瑶的。他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平静地扫过陆北辰,然后落在封瑶身上,语气如常:“忙完了吗?食堂快没菜了。”
封瑶坦然接过笔记,向陆北辰再次道谢,然后自然地走到徐卓远身边:“嗯,刚忙完。走吧。”她顺手将笔记塞进背包,开始跟徐卓远讨论晚上准备测试的一个新参数,仿佛刚才只是接收了一份普通的参考资料。
徐卓远听着她的话,偶尔回应几句,眼神深处的些微波澜悄然平息。他信任封瑶,就像信任自己代码的逻辑一样。只是,那个社会学系男生看向封瑶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超越学术探讨的欣赏,作为同样敏锐的男性,他捕捉到了。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手中温热的、封瑶最喜欢的红豆奶茶递了过去。
封瑶接过,吸管戳破薄膜的声音轻微响起,她喝了一口,甜暖的感觉从喉咙滑到心底,侧头对他甜甜一笑。所有的默契与安心,尽在不言中。
当晚,封瑶仔细阅读了陆北辰的笔记,发现其中确实有不少对自己项目有帮助的内容。她将这些内容摘录出来,与团队成员分享。
“这个观点很有价值,”徐卓远指着一处关于文化变量权重量化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多文化语境下的适配问题。”
团队决定将这一理论融入模型改进中,并邀请陆北辰在下次团队讨论时前来分享他的专业知识。陆北辰欣然接受,他的讲解为团队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项目增添了更多的学术深度。
真正的考验来临在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汇报前。这次汇报不仅关系到全国赛的种子队伍资格,还将决定他们能否获得学院的额外资源支持。
封瑶因为连续熬夜,免疫力下降,在汇报前一天晚上发起了高烧。她强撑着精神完善PPT,头晕眼花,差点从实验室的椅子上滑倒,被一直留意着她的徐卓远一把扶住。
触手滚烫的体温让徐卓远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汇报延期。”他语气不容置疑,立刻联系了指导老师说明情况,然后半强制性地将封瑶带去了校医院。
挂号、缴费、陪她打点滴……徐卓远全程沉默而高效地处理着一切。坐在输液室的椅子上,封瑶靠着他坚实的肩膀,烧得迷迷糊糊,嘴里还含糊地念叨着:“那个数据……图表还没……”
“别想了,睡一会儿。”徐卓远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温柔的命令。他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然后用空着的那只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开始快速敲击代码。屏幕的光映着他专注的侧脸,他正在帮封瑶调试她之前卡住的那个模型模块。
封瑶在半梦半醒间,感受到身边人沉稳的心跳和键盘规律的敲击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感包裹着她。前世,她生病时总是独自蜷缩在宿舍,渴望关怀却又害怕麻烦别人,那份孤独和心酸记忆犹新。而此刻,有人为她果断地安排好一切,在她最脆弱的时候,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