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穿越,兴复汉室》最新章节。
汉中的初夏,阳光渐渐炽热起来,南郑城外的粮道上,运粮车的车轮碾过石板路,留下深深的辙痕。魏延站在粮道旁的高坡上,穿着一身轻便的皮甲,目光扫过一队队运粮兵——这些人都是益州粮署派来的,脸上带着疲惫,粮车的帆布也松松垮垮,像是装得不满。
“将军,益州粮署的人说,上个月成都周边遭了蝗灾,粮田减产,所以这月的粮草只来了两万四千石,比规定少了六成。”负责接粮的校尉赵昂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文书,“他们还说,下个月的粮草要等秋收后才能补齐。”
魏延接过文书,扫了一眼上面潦草的字迹,冷笑一声:“蝗灾?上个月我派去成都的斥候回报,成都平原的麦子长得比往年还好,哪来的蝗灾?”他翻身上马,对身后的亲兵道:“备马,去粮仓。”
南郑城西的粮仓是用青石砌成的,高达三丈,墙上布满了箭孔,原本由汉中郡丞与魏延共同掌管。可自上月郡丞“突发恶疾”去世后,粮仓的钥匙便落在了魏延的亲信手中。走进粮仓,一股麦香扑面而来,粮囤堆得比人还高,魏延随手拔出腰间的短剑,挑开一个粮袋——金黄的麦粒滚落出来,饱满圆润,绝不是遭了灾的收成。
“张翼,你看明白了吗?”魏延指着粮囤,声音冷得像冰,“那些益州士族不满主公推行的均田制,故意克扣粮草,想逼主公让步。他们以为这样能难住咱们,却不知道,这正好给了咱们机会。”
张翼凑近粮囤,抓起一把麦粒仔细查看,眉头紧锁:“将军,那咱们要不要向主公禀报?让主公惩治这些士族。”
“禀报?”魏延摇了摇头,将短剑收回鞘中,“主公现在一门心思要‘与民休息’,不愿得罪士族,怕影响益州的稳定。咱们就算禀报了,他最多也就是下旨斥责几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与其指望他,不如咱们自己想办法。”
他转身对赵昂道:“你立刻去联络汉中的十大粮商,就说本将军以市价的八成收购粮食,不限量,现银交易,三日之内必须凑齐五万石。另外,传我将令,从今日起,汉中所有守军的粮饷,由咱们直接发放,比朝廷规定多一成,就说是‘秋防犒赏,提前发放’。”
赵昂有些犹豫:“将军,私自发放粮饷是僭越之举,万一被主公知道了……”
“知道了又如何?”魏延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士兵们跟着咱们守在这偏远之地,若连饭都吃不饱、饷银都拿不到,谁还会为咱们卖命?咱们发粮发饷,他们记着咱们的好,日后才能听咱们的指挥。至于主公那边,等咱们把局面稳住了,再找个借口解释便是。”
赵昂不再多言,转身离去。汉中的粮商们听说魏延大量收粮,且付款爽快,纷纷将囤积的粮食运来。短短三日,魏延便收了六万石粮食,不仅补足了缺口,还多储备了三万石。而当士兵们收到比往日多一成的粮饷,且是魏延亲自带人送到营中时,军营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魏将军万岁!”一名老兵捧着银锭,激动得热泪盈眶,“跟着将军,咱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这样的声音,很快传遍了汉中的各个军营。就连原本对魏延颇有微词的王平部曲,也渐渐松了敌意——毕竟谁也不会跟粮饷过不去。魏延借着这个机会,又以“防备羌人偷袭、需补充兵力”为由,请求刘备允许他在汉中扩招一万“乡勇”,对外宣称“农时耕作,战时为兵,不耗朝廷军饷”。
刘备接到奏报时,正在与张飞书信沟通南中的蛮族安抚事宜。张飞在信中说,濮族首领木托愿意归降,但需要朝廷派些农具和种子。刘备正愁汉中防务人手不足,又觉得魏延的“乡勇”之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便爽快地答应了,还特意下旨嘉奖魏延“体恤民情,善谋长远”。
可这些“乡勇”,实则是魏延的私兵。他让张翼从之前挑选的降兵中挑选骨干,再从汉中的猎户、流民中招募身强力壮者——这些人要么无家可归,要么被士族欺压,最易被拉拢。魏延为他们提供衣食,还教他们武艺,甚至承诺“立功后可授五十亩田产”,短短一个月,便凑齐了一万乡勇,安置在南郑周边的落凤谷、青龙峡等四个荒营中,由自己的亲信将领分营训练。
一日,赵云从荆州派使者来汉中,说是荆州南部发现以前东吴旧部的探子活动频繁,询问汉中是否能抽调五千兵力支援。魏延看着使者递来的书信,脸上露出笑容:“赵将军放心,汉中防务稳固,若荆州有需,某可立刻派五千兵驰援。”
使者走后,张翼不解地问:“将军,咱们真要调兵去荆州?咱们的乡勇还在训练,若调走五千守军,阳平关的防务会空虚。”
魏延摇了摇头,走到舆图前,用手指在荆州与汉中之间划了一条线:“不过是场面话。赵云镇守荆州多年,麾下有三万精锐,哪用得着咱们支援?我若真调兵,主公定会察觉咱们兵力充裕,反而会起疑心。你派些老弱残兵去荆州边境晃一圈,应付一下就行,重点还是训练乡勇。”
张翼恍然大悟,立刻下去安排。而此时的刘备,还在江陵的宫城里,拿着魏延送来的“乡勇训练简报”,对费祎道:“文长真是用心,汉中的防务交给她,朕越来越放心了。”
费祎看着简报上“乡勇操练刻苦,已能执戈作战”的字样,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毕竟魏延的每一步,都打着“为汉室效力”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