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他们之前对付于卫东的策略,是基于对方的贪婪和急躁。但对付周子强这种隐藏在暗处、精于算计的敌人,需要更加谨慎,更需要耐心。他们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收集证据,找到其破绽,才能给予致命一击。
否则,随时可能被那支不知会从何处射来的冷箭,贯穿心脏。
第七农场的日子,在表面的平静下缓缓流淌。于卫东事件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周子强那阴冷的眼神如同附骨之疽,提醒着廖奎和谢薇潜在的危机远未解除。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廖奎开始将一部分注意力投向外部,那条早已在心中勾勒过无数次的、为母亲未来铺路的计划,需要迈出试探性的第一步。
一个休息日的上午,天空难得地湛蓝。廖奎向张振山告了假,说是要去场部供销社买点信纸信封。张振山没多问,挥挥手便同意了。
场部的邮电所很小,只有一个窗口,里面坐着个戴着老花镜、慢条斯理分拣信件的中年人。廖奎走进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浆糊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他买了标准的信封和信纸,又买了一枚八分钱的邮票。
他没有立刻书写,而是拿着东西回到了那间破旧的土坯房。关上门,坐在炕沿,将信纸铺在膝盖上,拿出那支用了很久的钢笔。
收信人地址,他写得清晰而工整:“东风县,红星公社,李主任亲启”。
落款则是:“第七农场,廖奎”。
他的笔尖在信纸上悬停片刻,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红星公社那些熟悉的面孔——务实可靠、被他委以重任接替技术组长的陈卫红;机灵外向、负责外联、总能洞察他情绪的赵小深;还有那个总是乐呵呵、是技术小组开心果的老王头(王富贵);以及外围那些勤恳的成员,比如喂猪的刘淑芬,还有那个总是默默学习技术的张小花……最后,是李主任那张饱经风霜却总带着对他寄予厚望的、如同父辈般关怀的脸庞。
他收敛心神,开始书写。内容极其普通,甚至有些刻意的平淡,完全符合一个离乡的人与老家领导通信的常态:
“尊敬的李主任:
您好!
冒昧写信,打扰您了。我与谢薇已于去年冬抵达北大荒第七农场,一切安顿妥当,请勿挂念。我们在此接受教育和劳动锻炼,我会在畜牧科继续从事本行工作,谢薇也在场部后勤尽力。北大荒天地广阔,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定会努力适应,认真改造思想,不负您的期望。
不知公社近来一切可好?养猪场情况如何?陈卫红、赵小深、老王头他们工作还顺利吗?心中甚是惦念。若有闲暇,盼能告知近况一二。
我们在此一切尚好,虽偶有困难,但都能克服。望您保重身体,不必为我们担忧。
此致
敬礼!
信中没有提及任何敏感话题,没有抱怨,没有诉苦,只有最常规的问候和报平安。语气恭敬而克制,符合他的身份。询问养猪场和旧日同事,也显得合情合理。他刻意没有在信中留下任何可能被过度解读的暗示或密码,这第一次通信,安全是第一位的。
写完信,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字迹工整,内容无误,然后将信纸仔细叠好,装入信封,用浆糊封好口,贴上邮票。
下午,他再次来到场部邮电所,将那封薄薄的信件,投入了那个绿色的、代表着与外界唯一正规联系渠道的邮筒里。
“哐当”一声轻响,信件滑入黑暗的箱体。
廖奎站在邮筒前,静静停留了几秒。这看似简单的一投,意味着一条可能通往未来的、极其脆弱的线,被轻轻抛了出去。它可能会石沉大海,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音,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但这一步,必须走。
他转身离开,身影融入场部稀疏的人流中。心中那份关于母亲未来身份的沉重计划,似乎因为这次投石问路,而变得稍微具体了一点点。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前方道路漫长且布满荆棘,但他和谢薇,必须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