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征途与山河》最新章节。
			     江南大学,“鲲鹏”项目实验室。
 老式日光灯管发出特有的嗡嗡声,映照着深绿色的实验台和略显陈旧的仪器。
 空气中飘散着油印机的墨油味和旧书特有的气息,几张木质绘图板上铺满了演算纸,上面是用铅笔工整书写的微分方程和轨道计算公式。
 几位研究人员正伏案工作,计算尺在手中轻轻滑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角落里,一台老式机械打字机偶尔响起,为安静的实验室增添几分节奏。
 当崔教授带着苏婉宁走进实验室,轻轻拍手示意大家集中时,众人纷纷从稿纸堆中抬起头,脸上露出些许疑惑。
 “同志们,手头的工作先停一停。”
 崔教授的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振奋。
 “苏婉宁同学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现在请她为大家介绍新的优化模型。”
 实验室里响起几声轻微的咳嗽。几位资深研究员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苏婉宁这个名字,最近一年一直与“刻苦”、“认真”联系在一起,但“重要突破”?这个评价的分量可不一般。
 苏婉宁平复了一下呼吸,走到中央那块漆面斑驳的黑板前。黑板上还残留着昨日讨论时写下的轨道力学方程,粉笔灰在从窗户斜射进来的光线中缓缓飘舞。
 她没有立即擦去旧公式,而是拿起粉笔,在旁边轻轻画出一节竹子的简笔画。
 “在讲解新模型之前,请允许我先借用'竹节生长'这个比喻。”
 她的声音起初略显紧张,但很快变得沉稳有力。
 “竹子的每一节生长,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承前启后,将前一节积累的能量最有效地传递给后一节,从而实现整体的快速攀升。我们过去的研究,或许过于注重让每个环节'独立优化',而忽视了环节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性。”
 她从生动的比喻自然地转向严谨的公式推导,粉笔在黑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一个全新的核心概念——
 “协同耦合因子”,被清晰地书写在黑板中央。
 “等等。”
 组里以严谨着称的博士方师兄推了推厚重的眼镜。
 “你这个因子的物理意义怎么界定?会不会引入新的不可控变量?”
 这是预料之中的质疑。
 苏婉宁迎着他的目光,不慌不忙地将因子拆解,关联到系统能量传递效率和结构稳定性上,每一个推导步骤都严谨清晰。
 方师兄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但目光中的审视并未完全消退。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她接过崔教授递来的接线,将笨重的手摇计算机连接到投影仪上。
 一份初步的并行仿真数据对比图出现在幕布上——代表旧模型优化路径的曲线起伏不定,而新模型的曲线则平滑流畅,关键指标的提升幅度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得出奇,只剩下窗外的蝉鸣和机器散热风扇的嗡响。一位一直埋头记录的师姐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搪瓷茶杯,深褐色的茶渍在图纸上慢慢晕开,却没人顾得上收拾。
 崔教授轻轻点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方师兄终于摘下眼镜,仔细擦拭着镜片,这是他陷入深思时的一贯动作。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管后勤的老王探头进来:
 “同志们,新一期的《科学通报》到了,放在阅览室了。”
 他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但没人起身,所有人的目光仍然聚焦在幕布上那条平滑上升的曲线上。
 方师兄盯着屏幕上那条平滑的曲线,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实验室里静得能听见日光灯的嗡鸣,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