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征途与山河》最新章节。
			     回程的公交车上人满为患。
 顾淮侧过身,将苏婉宁护在靠窗的角落,自己则背对着拥挤的人潮,如一堵沉默而可靠的山,隔绝了推搡与嘈杂。
 车身猛地一晃,她的手臂无意间抵上他的后背,隔着白衬衣,清晰地感觉到他布料之下,紧实而蕴藏力量的肌肉线条。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颗水果糖,熟练地剥开糖纸,轻轻递到她面前。是橘子味的,清甜的香气在舌尖漫开,像一缕阳光融进这闷热的空气里。
 那一瞬,心里某个角落忽然柔软下来——他守护的万里疆土,与她所追寻的遥远星辰,原来一直就在同一片天空。
 她悄悄抬眼,看向他望向窗外的侧脸。不知他看见了什么,还是想到了什么,嘴角正微微扬起,带着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
 “岁月静好,有你真好。!”
 这句话毫无预兆地浮上心头,像那颗糖一样,无声无息,甜进了心底。
 周三的《机械原理》课,主讲的是齿轮传动中的“侧隙与回差”问题。
 王教授在台上用粉笔吱吱呀呀地画着啮合图,讲解着理论上的最小侧隙计算公式。
 台下,不少同学对着书本上抽象的示意图,眉头微蹙。
 苏婉宁看着笔记,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机床厂那台镗床的传动箱,是顾淮指着实物解释时专注的侧脸。
 “苏婉宁同学。”
 王教授忽然点了她的名。
 “看你似乎有所思,能不能从实践的角度,谈谈对齿轮侧隙控制的理解?”
 她微微一怔,随即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她没有直接复述公式,而是从机床厂镗床的进给系统说起,描述了实际装配中如何通过选配和微调来控制侧隙,以及温度变化对金属膨胀的影响,最后才引回到黑板上的理论公式。
 “所以,公式计算的是理想极限。”
 她总结道,声音清晰。
 “而实战中,我们需要考虑材料、工艺、环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最可靠的平衡点。就像……”
 “就像挑夫不仅要会换肩,还要懂得根据扁担和货物的特性,调整自己的步幅和节奏。”
 她自然而然地用上了顾淮的比喻。教室里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同声。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眼底闪过一丝惊讶与赞赏:
 “很好!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坐下。”
 部队工厂里的那些机油、那些金属的冷光、那些专注的讲解,已经悄然融入了她的血脉,改变了她看待和运用知识的方式。
 下课铃响,同学们陆续收拾书本离开。苏婉宁还坐在原位,笔尖在“侧隙与回差”那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
 刚才在课堂上那种信手拈来、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流畅,是她过去埋头书本时很少体验到的。
 她小心地拿出日记本,翻开本子,里面记录的是她上大学以来的见闻与思考。
 她拧开钢笔,吸饱墨水,在崭新的一页上郑重写下:
 「十月廿三,晴。
 机械原理课,王教授问及齿轮侧隙。我答了镗床进给系统,也用了他的‘挑夫比喻’。
 教授说,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
 笔尖顿了顿,她继续写道:
 「那一刻忽然明白,不只是看懂几个零件,而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能看到知识背后更广阔坚实的天地。」
 写到这里,她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顾淮在机床厂车间里,挽着袖口,手指沾着些许油污,却眼神清亮地为她讲解原理的样子。
 那些冰冷的金属在他低沉耐心的声音里,仿佛被注入了温度与生命。
 她看四下无人,悄悄取出那本画着梅花的蓝皮本,记录了所有与他有关的心事和期盼。
 翻到新的一页,她凝神静思,笔尖在纸页上方悬停片刻,随后落下:
 “《同约》
 你守护的万里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