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征途与山河》最新章节。
			     此后,农具棚成了他们真正的秘密象牙塔。
 梁斌的加入,给这支备考队伍注入了最关键的润滑剂。他不仅有学识,更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调度能力。
 他来的第二天,就利用午休时间,用烧黑的木炭在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上画出了一张详细的——
 “复习轮值表”。
 周明远负责 :《数学》和 《物理》的难点攻坚。
 他那本补全的《数学手册》成了镇队之宝,复杂的几何题在他笔下总能化繁为简。
 苏婉宁主抓 :《物理》和 《英语》。
 她整理的物理公式卡片和英语单词烟盒纸在四人中传阅。她前世开得小作坊的管理经验也下意识地用上,负责统筹大家的复习进度。
 梁斌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扛起了 《语文》和 《政治》的大旗。
 他不仅能精准押中时事重点,讲解古文时,还能信手拈来背后的历史典故,让死记硬背变得生动有趣。
 赵红梅依旧是 《历史》和 《地理》的主力。
 她发挥了自己吃苦耐劳的优势,将厚厚的历史笔记重新抄录、分装,做成更便于携带和记忆的小册子。她还负责大家的后勤保障。
 他们的学习模式堪称:“互助式教学”的典范:
 每天固定时间,由一人担任“小老师”,讲解自己擅长的科目难点。比如,周明远会在泥地上画出受力分析图;梁斌则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梳理哲学概念。
 任何一个人遇到的难题,都会成为四个人共同的研究对象。不同思维的碰撞常常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解题思路。
 梁斌还提议,每晚熄灯前进行半小时的“政治口试”和“古文背诵”抽查。他模仿考官提问,锻炼大家的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赵红梅从一开始的结结巴巴,到后来也能对答如流。
 更让人惊喜的是,梁斌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台几乎报废的旧收音机。他捣鼓了几个晚上,居然能断断续续地收到一些短波信号!
 虽然杂音很大,且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但这台收音机成了他们窥探外部世界、获取最新时政信息的唯一窗口。
 每当收到与可能考试相关的新闻社论时,梁斌会立刻记录下来,大家再连夜传抄、分析。
 条件依然艰苦。
 农具棚夏天闷热如蒸笼,蚊虫肆虐,但他们苦中作乐:
 赵红梅会用旧报纸糊墙挡风,还会从厨房“借”点盐巴出来,大家分食一点点,稀称“补充电解质”。
 周明远用草茎编了几个小垫子,让大家坐着不至于太凉。
 苏婉宁则贡献出自己珍藏的几颗水果硬糖,在有人情绪低落或攻克难题时,作为最高奖励。
 长时间的共处,让他们形成了无言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
 有人望风时,其余三人便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这种在压力下淬炼出的信任与情谊,比任何知识都更为珍贵。
 在猪圈的隐隐臭味和昏暗的煤油灯下,四个年轻人的梦想,却如同棚顶缝隙中漏下的星光,虽然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彼此前行的路,并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
 他们知道,每多学一个知识点,就离那个渴望的未来更近一步。
 然而,该来的总是躲不掉。
 这日,苏婉宁正弯腰在地里干活,一抬头,便被宋满仓堵在田埂上。他左右张望了下,见没人注意,便凑近低声道:
 "婉宁,晚上老地方见!”
 谁跟你老地方见?苏婉宁捡豆子的手突然停住,猛地抬起头:
 “不用了。”
 她强压着怒火。
 “干一天活太累,晚上我还要休息。”
 “是吗?”
 宋满仓笑了。
 “婉宁,你要认清现实。你一个女知青,村里无亲无故的,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跟了我,没人敢欺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