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斥侯

第571章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斥侯》最新章节。

“哈哈,没得问题,大王英明。”

“笨侍卫,那关于南部巫族叛乱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办法?”

“大王,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一个字,杀。”

孔云度忍不住问道:“杨特使,王国南部巫族甚多,几百年来反复叛乱,光杀恐怕不顶用哦。”

“哦,孔大人,你认为怎么才能有用呢?”

“我认为还是应该施以便利与仁德,让他们对王国归心,这才是彻底解决之道。”

呵呵,杨子伦顿时笑了起来。

杜妤嫣见状问道:“笨侍卫,孔大人的意见有何不妥吗?”

“大王,孔大人的想法,无非是一边施以恩惠,同时搞远人不服、则我修德以来之的那一套。”

“这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这完全是自欺欺人。”

“笨侍卫,你解释一下。”

“大王,人都是现实的,他们乱,你就施以恩惠,给更自由的空间,这样他们只会越来越乱,甚至从王国彻底分裂出去。”

“要彻底解决叛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杀得人头滚滚,杀得再也提不动刀,他们自然会心悦诚服,永久归心。”

杜妤嫣有点犹豫,问道:“这么大开杀戒,行吗?”

“大王,以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以杀人之政,行不嗜杀人之心,不过是生道杀人而已。”

“笨侍卫,何谓生道杀人?”

“大王,就是以杀止杀,为了他们长久的生路而杀,他们就会变得能歌善舞融入王国的。”

说完,杨子伦重重地呼出了一大口烟雾。

众人面面相觑,真是简单粗暴啊,不过很有道理。

......

今天杨子伦的建议让杜妤嫣很重视,连夜召集重臣讨论。

杨子伦等人则回到驻地。

李海毅问道:“伦哥,芙蓉王国面临财政和南部的叛乱困境,你为何要给他们出主意呢?”

“呵呵,小海王,你是不是在怀疑我啊。”

“伦哥,那倒不敢,只是有点想不通。”

“小海王,你觉得当大晋平定芙蓉王国后,面对的是一个衰败贫穷的王国好呢,还是一个富裕的王国好呢?”

“自然是富裕的王国好。”

“那不就结了?”

“可伦哥,他们有了钱,就会大力发展军备,岂不是给大晋平定行动带来很大困难?”

“小海王,造军备,扩充军队,这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你觉得他们还有那个时间吗?”

“可伦哥,让他们国力变强大,总不是好事吧?”

“小海王,你父亲给我说过一句话,大晋和芙蓉王国都是夏人一脉,兄弟相残,他不希望流太多的血、令太多的魂魄灰飞烟灭。”

“你知道吗,你父亲这句话,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兄弟之间不走动也会变得生疏,芙蓉王国如果和大晋展开密切的经济来往,不但老百姓能得到实惠,他们还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家人的好处。”

“大家都是夏人一脉,只有加强交往,才能让芙蓉王国的老百姓感到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

“这种道理靠嘴巴说是没用的,得靠实实在在的利益,让老百姓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伤痛转移,开局被挖至尊骨
伤痛转移,开局被挖至尊骨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虐文男主,按照剧情,要被人抽耳光,暴打,毁容断腿抽骨挖肾……开局就被挖至尊骨给小师弟。堂堂玄天圣地大师兄,大结局死得这么凄惨。叶辰表示,自己没救了啊。就在这时,系统声音响起。大反派:卧槽,明明我挖了他的至尊骨,成残废的人是我?!
火翼神龙
领主崛起:从红果镇到大陆霸权
领主崛起:从红果镇到大陆霸权
穿越到了剑与魔法的异世界,成了一个不能修炼、不被父亲喜欢的贵族少爷,雷恩觉得很蛋疼。幸好他觉醒了系统,只要建设发展领地就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励。——那就开始种田吧!怀揣着激动的心,雷恩一不注意,就把领地打造成了世界中心。而他自己,则成了世界最强!
幸运小百合
武侠世界之从快银的能力开始
武侠世界之从快银的能力开始
关于武侠世界之从快银的能力开始:景天表示,他只是带了手机和拍立得照相机,怎么就成为了绝世大画师了。带个电棒,然后就莫名觉醒了快银的能力。等等,这是炮姐的能力吗?我变成了雷神?还是万磁王老万?曼哈顿博士真不是我的目标啊~景天表示他的目标一直都是剑气纵横三万里啊!
快乐跳跳糖
开局剑池杂役,我靠铸剑证道成帝
开局剑池杂役,我靠铸剑证道成帝
+++++他是玄剑宗剑池中人人唾弃的废物,没有灵根,不能修炼。激活系统后,却在铸剑中觉醒神秘剑纹,开创前所未有的修炼之路!一百道剑意凝聚,化作独特剑体。以铸剑入道,锻体悟剑,走出一条惊世之路!且看他如何从一介废物,成长为让万剑臣服的剑道至尊。这是一个废物崛起的传奇,一段惊天动地的剑修之路!我楚轩,生而无灵根。但我有剑纹在身,可吞噬剑意,凝聚剑体。可铸九天神剑,可炼万古灵器。一炉铸尽天下剑,万剑齐
逸辰公子
神魔以我为食?我进阶吞天神树
神魔以我为食?我进阶吞天神树
天雷劈落,神木焚躯,我成青石村一截焦枯残桩。吞天地戾气,养万民浩然!血月当空,魔物嘶吼着撕开村口结界,我抽出万道翡翠枝条。树冠遮天,苍穹颤抖。神魔方知,这雷劈不死的神木,才是诸天最凶的饕餮!
南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