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儒林外史大白话》最新章节。
第二天,杜慎卿去看了小妾,下了定亲的聘礼,选了三天后让小妾过门,紧接着就忙着搬到河边的新房子里筹备婚礼去了 。
又过了一天,季苇萧来道贺,杜慎卿就出来见他。季苇萧打趣说:“昨晚弟妹进门,我没来闹洞房,今天来贺喜,算是迟到了,实在该罚!”杜慎卿回应说:“昨晚我也没准备酒席,所以就没请你,这也不怪你。”季苇萧笑着问:“前几天你见到那位妙人了吗?”杜慎卿笑骂道:“你这混小子!就该狠狠揍你一顿!不过念在你之前做的事还算有意思的份上,这次就饶了你!”季苇萧还狡辩说:“我怎么就该打了?我一开始就说是个美男,又没说长得像女人,你见到的不就是个男的吗?”杜慎卿笑骂着说:“你还嘴硬,真该打!”
两人正笑着,来道士和鲍廷玺也一起来贺喜,看到他俩,杜慎卿和季苇萧就更憋不住笑了。杜慎卿赶紧摆手示意季苇萧别笑了。四人相互作揖后坐下,杜慎卿就留他们吃饭。
吃完饭后,杜慎卿聊起那天在神乐观,看到斗姆阁里有个太监,左边坐着戏子,右边坐着道士,大家一起吹拉弹唱寻开心的事。季苇萧感慨道:“这么快活的事儿,偏偏让这些人享受了,真他妈气人!”杜慎卿说:“苇萧兄,我正想做件特别的事儿,想跟你商量商量。”季苇萧好奇地问:“啥特别的事儿?”
杜慎卿转头就问鲍廷玺:“这城里和城郊的戏班子,拢共加起来有多少个?”鲍廷玺掰着指头算了算,回道:“总共有一百三十多个呢!”杜慎卿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我琢磨着办一场盛大的聚会,咱们找个好日子,再寻块宽敞的地儿,把这一百多个戏班子里演旦角的演员全叫来,让他们每人登台唱一出戏。我和苇兄就坐在台下,仔细瞧着,把他们的身段、扮相都记清楚,再做上标记。等过几天,咱们给他们评个高低,弄个排行榜,把那些模样俊俏、演技又好的排在前头,然后把榜贴在热闹的大街上。当然,不能白叫人家来,每人给五钱银子,再送一对荷包、一把题了诗的扇子。你们说,这玩法有意思不?”
季苇萧一听,激动得从座位上蹦起来说:“这么好玩的事儿,你咋不早点说!我都快高兴死了!”鲍廷玺也跟着盘算起来,笑道:“传戏子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他们既能白得五钱银子,要是被老爷们选上登了榜,往后名气也有了。不瞒各位,那些排前头的,往后要是结交了富贵人家,能多挣不少钱呢!他们听了这话,还不得争着抢着来唱戏!”
来道士在一旁拍手叫好:“妙极了!妙极了!我这道士也能跟着开开眼了!不知到时候老爷们肯不肯让我来凑个热闹?”杜慎卿爽快地说:“这有啥不行的!只要是朋友,都得请来凑个热闹!”
季苇萧接着说:“那咱们先合计合计,找个合适的地儿。”鲍廷玺一拍胸脯:“我家在水西门住,那儿我熟!我去借莫愁湖的湖亭,那地方又大又凉快,正好合适!”季苇萧点点头,又说:“传戏子的事儿就交给鲍姑老爷了。不过咱们还得写个通知,定个日子,大伙儿才好准备。”
来道士掐指一算说:“眼下是四月二十多号,鲍老爹去传话,等把人都聚齐的话,怎么也得十来天。依我看,不如就定在五月初三吧!”杜慎卿觉得不错,转头就对季苇萧说:“苇兄,拿张红帖子来,我念,你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季苇萧取来帖子,握笔待命。杜慎卿清清嗓子,念道:“安庆季苇萧,天长杜慎卿,决定在五月初三这天,于莫愁湖湖亭举办一场盛大的聚会。全省各地的梨园戏班,要是愿意来参加的,就在这通知上签个名、画个押。到时候准时在湖亭集合,各自表演精彩剧目。每位参演的演员,我们会送上五钱银子当车马费,外加荷包、诗扇、汗巾三样礼品。要是有人模样和演技都特别出众,我们还有额外的大礼奖赏。不管刮风下雨,活动照常举行。特此提前通知!”
通知写完后,杜慎卿就把它交给鲍廷玺收好,又让仆人到店里取来一百多把扇子。季苇萧、杜慎卿和来道士三人,每人分了几十把,准备在上面题字写诗。接下来,大家就开始商量邀请哪些客人来参加聚会。
季苇萧铺开一张红纸,就开始写名单:宗先生、辛先生、金东崖先生、金寓刘先生、萧金铉先生、诸葛先生、季先生、郭铁笔、僧官老爷、来道士老爷、鲍老爷,再加上杜慎卿和季苇萧两位主人,一共十三个人。然后,就用杜慎卿和季苇萧的名义,写了十一封请帖。
几人忙乎了大半天,杜慎卿小妾的弟弟王留歌就带着一个挑着担子的人来了。担子上有两只鸭、两只鸡、一只鹅、一块肉、八种点心,还有一瓶酒,说是来看望姐姐。杜慎卿一见,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
王留歌先是向杜慎卿行礼,随后杜慎卿就拉着他上下打量,发现这小伙子长得确实俊俏,比他姐姐还漂亮。杜慎卿让他先进去见姐姐,出来后一起坐着。又吩咐仆人把送来的鸡鸭收拾了,准备下酒。
王留歌见过姐姐出来后,杜慎卿就把在莫愁湖湖亭办聚会、让戏子唱戏比赛的事儿告诉了他。王留歌一听,就来了兴致:“有意思!到时候我也上台演一出!”季苇萧趁机说:“别等到那天了,今天就唱支曲子,让我们一饱耳福!”王留歌笑着没推辞。
到了晚上,酒菜上桌后,大家就边吃边聊。随后,鲍廷玺就吹起了笛子,来道士打着拍子,王留歌唱起了“碧云天,──长亭饯别”。他的歌声婉转动听,足足唱了三顿饭的功夫才结束。众人听得那叫一个如痴如醉,最后都喝得酩酊大醉,这才各自散去。
等到五月初三聚会这天,两班戏子的戏服、道具等箱子就先被送到了莫愁湖。季苇萧和杜慎卿两位东道主也早早就赶到了,其他客人也陆陆续续来了。鲍廷玺领着六七十名在通知单上画了“知”字、答应来参加的旦角戏子,前来拜见杜少爷。
杜慎卿让戏子们先吃饭,吃饱后就各自装扮起来,然后一个个在亭子前走过,好让他仔细瞧瞧,看完后再登台表演。戏子们答应着就去准备了。
各位名士们打量这莫愁湖的湖亭,只见亭子四面都开着轩窗,四周全被湖水环绕。微风轻轻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波纹,就像皱起的绸缎一样。亭子外还架着一座板桥,戏子们装扮好后,都从这座桥上走进来。
杜慎卿让人把亭子的中门关上,让戏子们过桥后,沿着回廊绕进去,又从东边的格子门进,再从亭子中间穿过,最后从西边的格子门出去。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能把戏子们婀娜多姿的模样,仔仔细细地看个清楚。
戏子们吃完饭后,就纷纷开始梳妆打扮,他们头上戴着崭新的包头,身上穿着鲜亮的戏服,然后挨个走过板桥,从亭子中间穿行而过。杜慎卿和季苇萧两人手里偷偷藏着纸和笔,仔细观察着戏子们的表现,还不时做下标记。
过了一会儿,酒席已经摆好了,锣鼓声也响了起来,戏子们就开始轮番登台表演。有人演《请宴》,有人演《窥醉》,有人演《借茶》,还有人演《刺虎》,剧目丰富多样。轮到王留歌时,他表演了一出《思凡》,格外精彩。
夜幕降临时,几百盏明角灯就高高挂起,把四周照得亮如白昼。悠扬的唱戏声在空中飘荡,一直传到云霄之上。城里当官的、开店的、做生意的有钱人,听说莫愁湖在办盛大的戏曲聚会,就纷纷雇来打鱼的小船,在船上搭好凉篷、挂上灯笼,划到湖面上,围着湖亭观赏演出。看到精彩之处,众人齐声叫好,热闹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天亮才渐渐散去。这时城门已经打开,大家才各自回城。
到了第二天,水西门口就贴出了一张大红榜单。第一名是芳林班的小旦郑魁官,第二名是灵和班的小旦葛来官,第三名则是王留歌,此外还有六十多人也都榜上有名。此时的鲍廷玺则是带着郑魁官来到杜慎卿住的地方拜见,郑魁官也是当面磕头感谢。杜慎卿特意称了二两金子,让鲍廷玺拿到银匠铺,打造了一只金杯,上面刻着“艳夺樱桃”四个字,专门用来奖赏郑魁官。其他上榜的戏子,也都高高兴兴地领走了荷包、银子、汗巾和诗扇等奖品。
那些排在前十名的小旦,平日里和他们交好的富贵老爷们看到榜单后,都满脸的得意之色,有的把小旦拉回家中摆酒庆祝,有的直接在酒店里设宴庆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庆贺的酒席吃了一场又一场,足足热闹了三四天。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水西门一带无人不知,淮清桥附近也闹得沸沸扬扬。杜慎卿杜十七老爷的名号,更是在江南地区声名远扬。这次热闹过后,还会发生更多的奇人轶事、风雅趣事。
至于后面又会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