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的小故事

第57章 《夜巷诡谈集》(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毛骨悚然的小故事》最新章节。

林晚秋站在15号门口,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突然明白有些执念,即使过了几十年也不会消散。而槐香里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第六章:镜中魅影

周明轩失踪的事情过去后,槐香里又恢复了平静。林晚秋把37号和15号都租了下来,她打算把这里改造成民俗工作室,专门收集和整理老城区的民间故事。

装修工人在15号的墙壁里发现了一面古老的穿衣镜,镜子的边框是红木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只是镜面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林晚秋觉得镜子很有年代感,就把它搬到了37号的客厅里。

擦干净镜面的那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林晚秋正在客厅画画,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没有动,而是对着她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她吓了一跳,回头看时,身后空无一人,可镜子里的人影却缓缓抬起手,指向她的身后。

林晚秋猛地回头,什么也没有看到。她再看向镜子,里面的人影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自己惊恐的脸。“一定是太累了,出现幻觉了。”她喃喃自语,却不敢再看那面镜子。

接下来的几天,镜子里总会出现奇怪的景象。有时是穿着古装的人影在镜子里走动,有时是模糊的文字在镜面上闪现,最可怕的是,林晚秋发现自己画的画里,总会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个镜中人的影子。

她把镜子用布盖了起来,可夜里总能听到镜子后面传来敲击声,像是有人在里面敲门。有天晚上,林晚秋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被困在镜子里,外面站着无数个模糊的人影,都在疯狂地敲打着镜面。

第二天,林晚秋把镜子搬到了院子里,想让阳光晒一晒驱驱邪。可阳光照在镜子上,反射出的光芒却异常刺眼,她在反光里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的脸,那女人对着她冷笑,嘴角还淌着血。

林晚秋吓得把镜子推倒在地,镜面“哐当”一声裂成了碎片。就在镜子破碎的瞬间,她听到一声凄厉的尖叫,仿佛有什么东西从镜子里逃了出来。

碎片里映出无数个模糊的人影,都是穿着不同年代衣服的男女老少。林晚秋捡起一块碎片,看到里面映出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穿着旗袍的女人,正对着她哭泣。那女人的脸很熟悉,正是档案馆里那件嫁衣的主人——沈婉。

“镜子里……是另一个世界。”沈婉的声音从碎片里传来,“很多魂魄被困在里面,找不到出路。”

林晚秋这才明白,这面镜子是连接阴阳两界的通道,那些被困在镜子里的魂魄,都是槐香里历代枉死的人。她看着满地的碎片,突然想起张教授说过的话:“老物件里都藏着执念,执念不散,魂魄难安。”

她把镜子碎片收集起来,埋在了老槐树下。埋碎片的时候,她看到泥土里伸出很多只手,像是在感谢她的帮助。从那以后,37号再也没有发生过怪事,林晚秋画的画里,也不再出现奇怪的影子。

可她总觉得,那面镜子并没有真正消失。有时在深夜,她还能看到窗户上反射出镜子的影子,里面有无数双眼睛在静静地看着她。

第七章:百年老店的秘密

槐香里巷口有家百年老店,卖的是本地特色的糕点。店主是个姓李的老太太,大家都叫她李婆婆。李婆婆的糕点做得很好吃,尤其是槐花糕,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花香。

林晚秋经常去买槐花糕,一来二去就和李婆婆熟悉了。李婆婆告诉她,这家店是她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爷爷那时候就开始做糕点,用料讲究,从不掺假,所以生意一直很好。”

可最近几个月,店里的生意突然变差了。李婆婆说,晚上总有人在店门口哭闹,吓得客人不敢来。“我守了一辈子店,从没见过这种怪事。”她叹着气说,“再这样下去,这百年老店就要毁在我手里了。”

林晚秋觉得事有蹊跷,决定帮李婆婆查清楚。她晚上躲在店对面的角落里观察,果然看到午夜时分,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小女孩在店门口哭泣。那女孩看起来只有七八岁,浑身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

林晚秋走过去想问问情况,可女孩一看到她就消失了。连续几天都是这样,林晚秋觉得女孩可能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就去档案馆查李记糕点铺的历史。

档案里记载,民国初年,李记糕点铺曾发生过一起意外。一个帮工的小女孩在井边打水时不慎掉进井里淹死了,那口井就在现在的店门口。后来李家把井填了,重新铺了地面,这件事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

林晚秋把查到的情况告诉李婆婆,李婆婆的脸色变得很苍白:“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这件事,他说那女孩是个孤儿,很可怜。”

“她可能是想让你记得她,”林晚秋说,“也可能是井里有什么东西让她不安。”

李婆婆决定把店门口的地面挖开看看。工人挖了不到半米,就挖到了一块青石板,石板下面果然是一口枯井。井里没有水,却堆着很多杂物,在杂物堆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布娃娃。

布娃娃已经破旧不堪,但还能看出是手工缝制的。李婆婆看到布娃娃突然哭了:“这是我爷爷给那女孩做的,她说这是她唯一的亲人。”

林晚秋把布娃娃洗干净,放在井边烧了。烧布娃娃的时候,她仿佛看到那个小女孩的身影在火光中对着她笑,然后慢慢消失了。从那以后,李记糕点铺门口再也没有出现过哭闹声,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李婆婆为了感谢林晚秋,每天都给她送新鲜的槐花糕。林晚秋在吃槐花糕的时候,总觉得味道里除了花香,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像是有人在糕点里加了思念的味道。

第八章:空屋的童谣

槐香里最深处有栋空屋,据说已经空置了几十年。附近的邻居说,晚上路过空屋时,总能听到里面传来小孩的笑声和童谣声,可推门进去却什么也没有。

林晚秋对这栋空屋很好奇,就向邻居打听情况。邻居告诉她,几十年前,这栋屋里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家里有个小男孩,很喜欢唱童谣。后来小男孩突然得了怪病去世了,赵家夫妇伤心过度,没过多久就搬走了。

“那小孩唱的是什么童谣?”林晚秋问。

邻居想了想说:“好像是……‘月光光,照厅堂,槐花香,引魂归’。挺瘆人的。”

林晚秋记下童谣,去档案馆查赵家的资料。资料显示,赵家的小男孩叫赵小宝,去世时只有五岁。奇怪的是,档案里没有记录他的死因,只写着“突发急病”。

她决定去空屋看看。空屋的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就开了。屋里积满了灰尘,家具上蒙着白布,看起来阴森森的。林晚秋拿着手电筒四处照,突然听到角落里传来小孩的笑声。

她走过去一看,角落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破旧的木马。木马上还刻着“小宝”两个字。林晚秋摸了摸木马,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童谣声:“月光光,照厅堂,槐花香,引魂归……”

她猛地回头,看到一个穿着白色睡衣的小男孩站在门口,正对着她笑。那男孩的脸很苍白,眼睛里没有神采。林晚秋想起邻居的话,鼓起勇气问:“你是赵小宝吗?”

小男孩点点头,继续唱着童谣。林晚秋注意到他的脚是离地的,显然是个魂魄。“你为什么还留在这里?”她问。

小男孩没有回答,只是指着墙上的一幅画。画上是槐香里的街景,画中有个穿黑袍的男人正偷偷摸摸地跟着一个小孩,那个小孩正是赵小宝。

林晚秋突然明白了,赵小宝不是得病死的,而是被人害死的!她追问小男孩:“画里的人是谁?”

小男孩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他指着画里的男人,又指了指窗外的老槐树,然后就消失了。林晚秋把画取下来,发现画后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日记。

日记是赵小宝的母亲写的,里面记录了她发现儿子被人下毒的经过。下毒的人是槐香里的一个郎中,因为嫉妒赵家的生意好,就偷偷在给小宝的药里加了毒药。赵家夫妇知道真相后想报警,却被郎中威胁,最后只能忍气吞声地搬走了。

林晚秋拿着日记去警局报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警方还是根据日记里的线索展开了调查,最终证实了郎中的罪行。郎中早已去世,但他的后代得知真相后,来到槐香里给赵家道歉,并在老槐树下立了一块碑,纪念无辜死去的赵小宝。

从那以后,空屋里再也没有传出过童谣声。林晚秋偶尔路过空屋,会看到门口有一束新鲜的槐花,像是有人特意放在那里的。

第九章:雨夜的琴声

入秋以后,槐香里下了一场大雨,连绵不绝地下了好几天。林晚秋在雨夜总是能听到悠扬的琴声,从37号对面的空屋里传来。那琴声很悲伤,像是有人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她向邻居打听对面空屋的情况,邻居说那屋里以前住着一个教书先生,很会弹琴。后来先生的妻子去世了,他就变得沉默寡言,没过多久也跟着去了。从那以后,那栋屋就空了下来,再也没人住过。

“可我明明听到里面有琴声。”林晚秋说。

邻居的脸色变了:“你别是听错了吧?那屋里闹鬼,以前也有人听到过琴声,可进去一看什么也没有。”

林晚秋不相信,决定在雨夜去空屋看看。她推开虚掩的房门,屋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客厅中央摆着一架破旧的古琴,琴弦已经断了几根,可林晚秋走近时,琴弦突然自己震动起来,发出悲伤的琴声。

她看到一个穿着长衫的男人坐在琴前,正专注地弹奏着。男人的身影很模糊,但能看出他的神情很悲伤。林晚秋不敢打扰他,静静地站在门口听着。琴声时而低回婉转,像是在诉说思念;时而急促悲愤,仿佛在控诉命运的无常。雨点击打窗棂的声音与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悲凉的夜曲。

一曲终了,长衫男人缓缓转过身。他的面容在昏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眼眶深陷,嘴唇干裂,唯有手指还保持着弹琴的姿势,微微颤抖。“她最喜欢这首《槐香引》,”男人的声音沙哑得像被雨水浸泡过,“她说槐花盛开时,琴声能引来蝴蝶。”

林晚秋这才注意到琴桌上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的女人穿着素雅的旗袍,坐在古琴旁微笑,背景正是开满槐花的庭院。“您是……陈先生?”她想起档案里关于这位教书先生的记载——陈景明,民国时期的国文教师,妻子苏晚晴病逝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男人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槐树上:“晚晴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雨天。她总说等槐花开满枝头,我们就去江南隐居,可她没等到……”他的声音越来越低,身影在水汽中渐渐变得透明。

林晚秋突然想起自己画民俗绘本时收集的乐谱,其中就有一首失传的《槐香引》残谱。她连忙跑回37号取来乐谱,回到空屋时,男人的身影已经快要消散。“陈先生,您看这是不是……”

男人的目光落在乐谱上,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微光。他伸出手想要触碰乐谱,指尖却径直穿了过去。“是这首……是晚晴抄的谱子。”他的声音带着哽咽,“最后一段她总说弹不好,我还没教她……”

雨停的那一刻,古琴突然自己弹奏起来,完整的《槐香引》在空屋里回荡。林晚秋看到陈景明的身影与照片里的女人在琴声中渐渐重合,两人手牵着手走向槐花盛开的庭院,身影最终消失在晨光里。

第二天,林晚秋在琴桌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本琴谱,最后一页用娟秀的字迹写着:“景明亲启,余生虽短,琴声长伴,待到来年槐花香,便是我归期。”落款日期正是苏晚晴病逝的前一天。

她把琴谱捐赠给了档案馆,张教授说这是研究民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后来每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总会有人在深夜听到那栋空屋里传出悠扬的琴声,只是那琴声里再也没有了悲伤,只剩下温暖的思念。

第十章:绣花鞋

深秋的槐香里飘起了落叶,林晚秋在整理15号阁楼时,发现了一个尘封的木箱。箱子里装着十几双绣花鞋,针脚细密,绣着鸳鸯、牡丹、莲花等图案,只是鞋面已经泛黄,鞋底却异常干净,像是从未被穿过。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双红色的绣花鞋,鞋面上绣着并蒂莲,鞋跟处却绣着一个小小的“怨”字。林晚秋拿起红鞋时,突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指尖触到的布料湿冷黏腻,像是沾了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天夜里,林晚秋被一阵奇怪的脚步声吵醒。那声音很轻,像是有人穿着软底鞋在地板上走动,从阁楼一直蔓延到卧室门口。她屏住呼吸,借着月光看到门缝下映出一双红色的鞋尖,鞋面上的并蒂莲在黑暗中隐隐发光。

“谁在外面?”林晚秋壮着胆子问。

脚步声停了,门外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细弱蚊蝇:“我的鞋……丢了一只……”

林晚秋想起木箱里的红鞋确实只有一只,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她翻出那只红鞋走到门口,刚要开门,却想起张教授说过不能轻易给“东西”开门的叮嘱。“你的鞋在这里,放在门口可以吗?”

门外沉默了片刻,传来一声低低的叹息:“谢谢……”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发现门口的红鞋不见了,地板上却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脚印,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巷口的古井边。她向邻居打听绣花鞋的来历,邻居说15号以前住过一个绣娘,年轻时被退婚,一气之下穿着红嫁衣跳进了古井。

“听说她死的时候穿着亲手绣的红鞋,”邻居压低声音,“后来总有人在古井边看到一只红鞋,捡起来第二天就会消失,还会有人在夜里听到找鞋的哭声。”

林晚秋来到古井边,井口已经被石板封住,缝隙里却渗出黑色的泥水,散发着腥甜的气味。她在石板旁发现了另一只红鞋,鞋跟处同样绣着“怨”字,两只鞋放在一起,正好是一双完整的绣花鞋。

她把红鞋拿到老槐树下,用艾草点燃。火苗舔舐着鞋面,却没有烧出焦味,反而冒出阵阵白雾,雾气中浮现出一个穿红嫁衣的女子身影。女子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肩膀微微颤抖。

“你的鞋找到了。”林晚秋轻声说。

女子缓缓抬头,脸上没有五官,只有一片模糊的红色,像是被血染过。“他说过要娶我……”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可他骗了我,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

林晚秋这才明白,绣娘的怨气来自被背叛的爱情。她想起档案里的记载,那位退婚的男子后来成了槐香里的富商,却在新婚夜暴毙,死时床边放着一只红鞋。

“他已经受到惩罚了,”林晚秋说,“放下执念吧。”

红鞋在火焰中渐渐化为灰烬,女子的身影也随之消散,只留下一缕淡淡的线香气味。从那以后,古井边再也没有出现过红鞋,夜里也听不到找鞋的哭声了。林晚秋把剩下的绣花鞋送给了民俗博物馆,讲解员说这些鞋的绣法是早已失传的“锁魂绣”,针脚里藏着绣娘的喜怒哀乐。

第十一章:墨香里的诅咒

林晚秋的民俗绘本出版后很受欢迎,出版社让她再写一本关于民国文人的故事。她想起陈景明的古琴和沈婉的日记,决定从槐香里的文人往事入手,便去档案馆找张教授帮忙。

张教授递给她一本线装书:“这是槐香里最后一位秀才留下的手稿,里面记载了很多文人逸事,只是……”他犹豫了一下,“据说这本书被下了诅咒,读过的人都会遇到怪事。”

手稿的封面已经残破,上面写着《槐香笔录》,作者署名“柳长风”。林晚秋翻开第一页,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字迹苍劲有力,记载着柳长风与友人吟诗作对的日常。可读到中间时,字迹突然变得扭曲潦草,墨渍晕染,像是用血写的。

“他们都在骗我……”

“那首诗不是我抄的,是他们陷害我!”

“墨里有毒,纸里有怨,谁读我的字,谁就会替我受罚……”

林晚秋看到这里,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眼前浮现出一个穿长衫的男人在书房里吐血的画面。她猛地合上手稿,发现指尖沾了黑色的墨渍,无论怎么洗都洗不掉。

当天晚上,林晚秋发现自己的画上开始出现奇怪的文字,都是《槐香笔录》里的句子。她想擦掉这些字,墨渍却像活过来一样,在纸上蔓延,最后形成一个“冤”字。

她去找张教授,教授说柳长风是清末的秀才,因被人诬陷抄袭而取消功名,最后在书房里上吊自杀,死时嘴里还含着一支毛笔。“传说他把怨气注入了手稿,凡是读到他冤屈的人,都会被他的执念影响。”

林晚秋决定帮柳长风洗清冤屈。她在《槐香笔录》的夹页里发现了一首诗,诗后标注着“赠柳兄,甲辰年秋”,落款是一个模糊的名字。她对比了档案馆里的科举试卷,发现这首诗确实是别人写给柳长风的,却被当成抄袭的证据呈给了考官。

“陷害他的人是谁?”林晚秋问。

张教授翻出一份旧档案:“是他的同窗好友,王敬之。两人同时参加科举,王敬之怕柳长风考得比他好,就故意设了这个圈套。”

林晚秋把证据整理好,在柳长风的忌日那天来到他的故居——也就是现在的37号书房。她点燃三炷香,把证据放在桌上:“柳先生,你的冤屈洗清了,王敬之后来科举落榜,终身不得志,这是他的报应。”

手稿突然自己翻开,里面的字迹渐渐变得清晰工整,黑色的墨渍也慢慢褪去。林晚秋看到一个穿长衫的身影在书房里拱手作揖,然后化作一缕墨香消散在空气中。她指尖的墨渍终于洗掉了,书房里的墨香也变得清新宜人,再也没有了阴森的感觉。

张教授后来告诉林晚秋,《槐香笔录》里的诅咒其实是柳长风的执念,他只是想找人替他洗清冤屈。现在真相大白,手稿成了研究清末文人生活的重要资料,那些扭曲的字迹也恢复了本来的模样,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槐花里的热爱。

第十二章:除夕的灯笼

转眼到了除夕,槐香里的居民都在贴春联挂灯笼,空气中弥漫着鞭炮和饭菜的香味。林晚秋本想回父母家过年,却接到邻居的电话:“林小姐,你快回来看看,37号门楣上的灯笼自己亮了!”

她赶回槐香里时,发现37号门楣上挂着一盏红灯笼,红色的光芒在夜色中格外醒目,而她明明记得临走时已经把灯笼收起来了。更奇怪的是,灯笼里没有蜡烛,光芒却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

邻居们围在门口议论纷纷:“这灯笼是沈小姐当年出嫁时挂的,后来她上吊后就摘下来了……”“听说除夕晚上挂红灯笼,是为了给孤魂野鬼照路回家……”

林晚秋想起沈婉和陈明的故事,心里隐隐有些触动。她买了纸钱和香烛来到老槐树下,刚点燃香烛,就看到灯笼的光芒变得更加明亮,照亮了整条槐香里的青石板路。

这时,她看到几个模糊的身影在巷子里走动——穿嫁衣的沈婉、穿军装的陈明、弹古琴的陈景明、绣红鞋的绣娘……他们都面带微笑,像是在互相拜年。林晚秋甚至看到了王大爷的身影,他正提着竹篮给大家分糖果,就像生前一样慈祥。

“他们是在过年啊。”林晚秋喃喃自语。

张教授也来了,他看着这些身影感叹道:“槐香里的魂魄都有未了的心愿,可他们本性不坏,只是太孤独了。除夕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想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林晚秋在37号门口摆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饺子、糕点和酒,就像招待客人一样。那些身影渐渐围拢过来,虽然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灯笼的光芒照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没有了往日的阴森。

午夜十二点,鞭炮声响起,新年到了。那些身影向林晚秋拱手作揖,然后渐渐消散在晨光里。门楣上的灯笼也慢慢熄灭,恢复了普通灯笼的模样。

大年初一,林晚秋发现桌上的食物少了很多,酒杯里的酒也空了。她在老槐树下看到了一圈崭新的脚印,像是很多人在这里站过。邻居们都说,今年的槐香里特别暖和,连寒风都带着甜味。

林晚秋突然明白,这些盘踞在槐香里的魂魄,其实只是想被记住,想被温暖。他们的执念不是害人,而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对未了心愿的执着。而她,成了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桥梁,帮他们完成了心愿,也让槐香里的故事得以延续。

第十三章:最后的诡谈

春暖花开时,槐香里要进行老城区改造,很多老房子都要被拆除。林晚秋接到通知,37号和15号也在拆迁范围内,她不得不搬走了。

搬走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林晚秋坐在老槐树下,看着月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想起了这半年来的经历。从沈婉的黑影到陈明的军装,从镜中魅影到雨夜琴声,槐香里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故事,每个故事都带着悲欢离合。

“要走了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沈婉的声音。

林晚秋回头,看到沈婉、陈明、陈景明、柳长风等人的身影站在月光里,他们的面容比以前清晰了很多,眼神里带着不舍。“槐香里要拆了,”林晚秋的眼眶有些湿润,“但我会记住这里的一切。”

“我们也会记住你。”陈景明说,“是你帮我们完成了心愿,让我们得以安息。”

柳长风递给她一卷纸:“这是《槐香笔录》的续集,记载了我们的故事,留给你做纪念。”

林晚秋接过纸卷,发现上面的字迹正是她这段时间经历的所有事情,从第一章的槐香影子到第十二章的除夕灯笼,条理清晰,墨香宜人。“谢谢你们。”她哽咽着说不出话。

身影们渐渐后退,向她挥手告别,然后化作点点星光,融入老槐树的枝叶里。林晚秋看到老槐树上开满了槐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茂盛,白色的花瓣在月光下轻轻飘落,像是在为她送行。

第二天,拆迁队来到槐香里时,发现37号和15号的老房子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桌上放着一本民俗绘本和一卷线装书。老槐树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槐香里诡谈于此终结,人间温情永世流传”。

林晚秋搬到了新的住处,继续画着民俗故事。她把槐香里的经历写成了书,书名叫《夜巷诡谈集》,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来到槐香里寻找故事里的痕迹,却只看到一片新建的居民楼,楼前种着一排新的槐树。

只有林晚秋知道,槐香里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她总能闻到空气中熟悉的槐花香,仿佛那些身影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而那些未了的执念,早已化作人间的温情,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全文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活的乡村神医
快活的乡村神医
我是小神医,治病我第一!管你东西南北风,我自笑傲江湖中!管你恶霸富二代,我让狗带就狗带!
好鱼上水
幻想纪元:开局惨遭病娇女主锁喉
幻想纪元:开局惨遭病娇女主锁喉
关于幻想纪元:开局惨遭病娇女主锁喉:主观推荐贼拉爽「注:本书永不使用AI破坏剧情节奏,可放心观看」????ˉ???ˉ??)?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蓝星的世界,这里有着数之不尽的“神灵在此地停留,祂们发觉人类的信仰居然可以化作力量!便将人类圈禁在了“一相世界之中遭受着“神性侵蚀的人们变得越发暴戾,失去自我,变得行为怪异,时不时还会做些诡异的举动,令人胆寒他们口中不停的念叨着,“吾之神灵永垂不朽……这
浅汐ovo
我在大宋当军阀
我在大宋当军阀
现代痞子林枫穿越北宋成为了一个戍边的兵卒,为了活下去勾心斗角,生存在这个乱世,只有狠人才能活下去。一步一个脚印,招兵买马,屯田蓄粮,招揽名将,驱金灭宋,成立霸业!
90憨憨小书生
光遇:以光为引
光遇:以光为引
这个作品是以光遇各种小故事为主,有CP文还有其他类型的文,如果大家有想看的cp欢迎在底下留言。所有角色无性别,可以自带性别。如果不喜欢,欢迎提出意见。
这个名字挺随意
予你十年盛夏
予你十年盛夏
关于予你十年盛夏:这是一个关于“预谋的故事。平凡坚韧的女主林晚星,与她暗恋的天之骄子陆辰轩,因一场意外被迫签订“恋爱协议。她以为这是她精心策划的靠近,却不知自己早已落入他编织的另一张网。这是一个双向预谋,最终共同成长,奔赴星辰大海的深情故事。
用户1832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