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尽管他第一时间闭门谢客,明确表达了“静养”的态度,但各方势力的目光和试探,却无孔不入地聚焦在他的府邸之外。
都察院内部,气氛微妙。一部分因绩效考核而受益、或本就认同吴铭做法的御史,摩拳擦掌,期待这位强势的副宪归来后能带领都察院更进一步,真正成为震慑百司的利剑。而另一部分资历老、观念旧、或因江南案而兔死狐悲的御史,则心怀忐忑甚至怨怼,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位“酷吏”如何应对京师的复杂局面。
六部衙门,尤其是户部、刑部,官员们私下议论纷纷。吴铭在江南雷厉风行的手段,既让他们感到敬畏,也让他们心生警惕——谁知道这把火,下一步会不会烧到京城,烧到自己头上?
勋贵圈子里,态度则更加复杂难明。朱亮祖的倒台依旧让他们心有余悸,虽不敢明着报复,但那种被文官(尤其是吴铭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文官)压制和挑战的屈辱感并未消散。那份关于吴铭“跋扈”、“越权”的非议,在勋贵之间传播得尤为广泛。
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清流官员,也在观望。他们欣赏吴铭能办实事、敢碰硬茬,但也对其手段的酷烈和权力的膨胀感到不安。
整个京城,似乎都在等待,等待吴铭下一步的动作,等待皇帝最终的态度明朗化。
吴铭府邸的大门紧闭,谢绝了一切来访。但他并非真的在休养。书房内,他正与匆匆赶来的徐妙锦兄长、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徐辉祖低声交谈。徐辉祖带来了许多朝堂上和勋贵圈子里的最新动向和私下议论。
“妹夫,你这次可是把天捅了个窟窿。”徐辉祖语气带着几分担忧,也有几分佩服,“如今盯着你的人太多了。父亲让我提醒你,务必谨慎,京官不比地方,很多事…牵扯太广。”
“多谢大哥和岳父大人提醒,我心中有数。”吴铭点点头,“眼下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送走徐辉祖,吴铭独自坐在书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梳理着纷繁的信息。他知道,自己现在就像一个风暴眼,看似平静,实则被无数股力量拉扯着。
就在他沉思之际,老管家再次悄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老爷,门外有一小厮,说是替他家主人送样东西给老爷,坚持要当面呈上。”
吴铭皱眉:“不是说了一律不见吗?”
“老奴也是这么说的,但那小厮说…您看了这样东西,一定会见。”老管家说着,递上来一个普通的信封。
吴铭接过信封,入手很轻。打开一看,里面并无信笺,只有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幅简单的图画:一叶小舟,在汹涌的波涛中艰难航行,舟上无人,唯有船头挂着一盏孤灯,灯光微弱,却顽强地亮着。
与之前那份画着惊涛孤舟的拜帖,意境相似,却又略有不同。前一帖强调风险,这一帖,却似乎多了一丝…示警和指引的意味?
“那小厮人呢?”吴铭立刻问。
“还在侧门等着。”
“带他进来…不,我亲自去侧门见他。”吴铭起身,决定会一会这个神秘的信使。
来到侧门,只见一个穿着普通、面容精悍的年轻小厮垂手而立,见到吴铭,也不惊慌,只是恭敬地行了一礼:“见过吴大人。”
“你家主人是谁?此画何意?”吴铭直接问道。
小厮摇摇头:“小人不知主人名讳,只奉命将此画送与大人。主人还说…‘灯在舟前,慎辨航路;水下有礁,非止一处’。”
灯在舟前,慎辨航路;水下有礁,非止一处?
吴铭心中默念这两句话,目光微凝。这是在提醒他,前方有引路的灯光(或许是某种线索或盟友?),但需要谨慎辨别方向;而危险(礁石)并不仅仅来自明处,更隐藏在水下(暗处)?
“你主人还说了什么?”吴铭追问。
小厮再次摇头:“主人只吩咐送画传话,别无他言。话已带到,小人告退。”说完,不等吴铭再问,便迅速转身,消失在巷弄之中。
吴铭站在门口,握着那张画纸,眉头紧锁。
这已经是第二份匿名拜帖了。对方显然在密切关注他,并且似乎对他没有恶意,甚至带有某种示好和警示的意味。
会是谁?
是朝中某位同情他、但又不敢公开表态的重臣?
是锦衣卫内部,毛骧之外的另一股力量?
还是…江南案中,某个被他放过或是暗中达成了某种默契的人物?
“灯在舟前…”吴铭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这“灯”指的是什么?是某个人?某条线索?还是某种建议?
他回到书房,将两张画纸并排放在桌上,仔细对比揣摩。第一张画风更显急迫险恶,第二张则多了一丝冷静和指引。
忽然,他目光落在第二张画中那盏孤灯上。灯的光芒,似乎被刻意画成了指向某个方向…
他心中一动,拿起画纸对着烛光仔细观看,又用手指细细摩挲画纸背面。并无异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沉吟片刻,他取来一杯清水,用毛笔蘸湿,极其小心地涂抹在灯盏周围的区域。
随着水迹浸润,画纸上那盏孤灯旁边,原本空白的地方,竟然慢慢地、极其淡地显露出了几个蝇头小字!
“毛、骧、有、异?”
四个字,若隐若现!
吴铭瞳孔骤然收缩,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
毛骧有异?!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皇帝最信任的鹰犬头子?!他有什么异常?这示警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那这背后的含义简直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