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扬州府衙地牢,阴冷,血腥。
 李千户亲自坐镇,对昨夜擒获的俘虏进行了连夜突审。这些俘虏,有冲击银库的亡命之徒,有跟随王百户叛乱的水闸守军,还有几个从漳州船上抓获的负隅顽抗者。
 起初,这些人还心存侥幸,或咬紧牙关,或胡言乱语,试图蒙混过关。
 但在京营老卒那些从战场上学来的、效率极高却又不留明显伤痕的审讯手段面前,尤其是在吴铭授意下,将几个嘴最硬的家伙拖到银库前,让他们看着同伙被当场斩首示众之后,抵抗的意志迅速崩溃。
 一份份沾着血污和恐惧的口供被整理出来,送到了吴铭的书案上。
 吴铭一夜未眠,就着冰冷的灯火,仔细翻阅着这些口供。越是看下去,他的脸色越是阴沉,眼神也越是冰冷。
 口供相互印证,勾勒出一条清晰的阴谋链条:
 主导者,正是那位致仕的礼部右侍郎葛弘文!沈会长的倒台,触动了以葛家为首的、更深层次的地方豪强利益。清丈田亩更是要掘他们的根。于是,葛弘文动用了其多年经营的人脉和财富,精心策划了这一切。
 他通过其在闽浙一带经商的族侄,花费重金,秘密雇佣了这批来自沿海、与倭寇有千丝万缕联系、甚至本身就是被通缉的海匪亡命徒。计划利用倭寇骚扰吸引注意力,同时让这些亡命徒伪装客商潜入扬州,里应外合,劫掠府库银两,制造巨大混乱。
 而那个卫所百户王猛,早年曾受过葛家大恩,被其用重金和“事成后助其升迁”的承诺收买,负责在关键时刻破坏水闸,制造更大混乱,并试图为可能潜入的倭寇船只打开通道。
 他们的目的极其恶毒:一旦府库被劫,水闸被毁,漕运中断,扬州必然大乱。届时,吴铭这个主官难辞其咎,必定倒台。而混乱之中,清丈田亩之事自然无限期搁置,他们便可保住自身的利益。甚至可能借机将“勾结倭寇”的罪名反扣到吴铭头上!
 “好一个致仕侍郎!好一个书香门第!读圣贤书,行的却是祸国殃民、勾结外寇的勾当!”吴铭气得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乱响。
 这已不是简单的对抗新政,这是彻头彻尾的叛国!其行径比沈会长更加恶劣百倍!
 “伯爷,这些口供…”李千户面色凝重,“牵扯到致仕高官,是否立刻上报朝廷?只是…”他略有迟疑。葛弘文毕竟曾官至礼部侍郎,门生故旧不少,此事一旦掀开,必是朝野震动的大案。
 吴铭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此事敏感。葛弘文此举固然罪该万死,但其身份特殊,且胡惟庸案尚未完全平息,此时再爆出如此大案,是否会引发不可预料的朝局动荡?陛下又会如何决断?
 但若隐瞒不报,则后患无穷。且如此逆案,岂能遮掩?
 他沉思片刻,眼中闪过决断:“立刻整理所有口供、证物、画押笔录,形成完整案卷。我要亲自写奏章,八百里加急,直送御前!”
 此事必须上报,而且要以最正式、最紧急的方式上报。但在奏章的行文上,需格外谨慎。
 他提笔蘸墨,略一沉吟,便开始书写。
 在奏章中,他并未过多渲染自己的功绩,而是客观陈述了昨夜发生的“匪徒勾结卫所败类,欲行劫库毁闸之恶行”,并强调“幸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方得保全”。随后,才将审讯所得、指向葛弘文的证据一一罗列,附上详细口供。
 在奏章的末尾,他写道:“…臣查葛弘文,世受国恩,官至礼部,本应矜式乡里,竟因一己私利,行此悖逆之事,勾结匪类,几坏漕运重地,其罪实乃十恶不赦!然其身份特殊,臣不敢专断,伏乞陛下圣裁。扬州经此一事,臣必更加惕厉,整肃防务,确保漕运畅通、新政推行,万不敢有负圣恩。”
 奏章写完,用火漆封好,立刻安排快马送出。
 做完这一切,吴铭才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休息。
 “王伯,以知府衙门名义发出安民告示,详细说明昨夜系小股匪徒与卫所败类作乱,已被剿灭,首恶已擒,让百姓彻底安心。”
 “李千户,加强全城戒备,尤其是漕运码头和银库,巡逻力度加倍。对葛家庄及其所有产业,立即派兵封锁监视,许进不许出,等候朝廷旨意!”
 “还有,那些俘虏,特别是首犯,给我看好了,绝不能出任何意外!”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扬州府衙如同精密机器般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金陵,紫禁城。
 吴铭的奏章以最快速度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当朱元璋看完奏章以及那厚厚一叠血淋淋的口供时,乾清宫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