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天边露出一点微光。青娘看着沈砚真诚的眼神,又想起陈货郎带来的订单,想起村长的贪心,想起那些等着她染布的村民——或许,是时候走出青石村了。她手里的木盒里装着艾籽,那是明年的生机;而眼前的机会,是眼下的生路。
 “好。”青娘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带着坚定,“我跟陈货郎去县城。沈砚,谢谢你愿意陪我一起。”
 沈砚见她答应,脸上露出了笑意,像是雨后天晴的阳光:“那你放心,路上的事交给我。你只要专心准备染布的东西就好。”
 第二天天刚亮,雨就停了。陈货郎收拾好东西,正要去问青娘的决定,就见青娘和沈砚一起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提着两个布包——一个装着已经染好的布,另一个装着染料和艾籽,还有沈砚做的那个小木盒。
 “陈大哥,我决定了,跟你去县城。”青娘说道,“这是给刘掌柜的五匹细布,剩下的十五匹,我到县城后抓紧染,月底前肯定能交齐。”
 陈货郎又惊又喜,看到沈砚也在,便明白了几分:“有沈小哥一起,我就更放心了。那咱们现在就启程?早走早到,还能赶在县城关门前找到住处。”
 青娘点了点头,又去隔壁跟王阿婆道别,把熬好的草药和剩下的半匹布留给她:“阿婆,我去县城待些日子,要是有人找我染布,您就让他们等我回来。这布您留着做件新衣裳,天凉了好穿。”
 王阿婆拉着她的手,眼眶红红的:“你这孩子,去了县城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要是受了委屈,就赶紧回来,村里还有我们呢。”
 青娘应着,眼眶也有些发热。她从小在青石村长大,这里有她熟悉的草木,有帮过她的村民,如今要离开,心里难免舍不得。但她知道,只有走出去,才能把草木染的手艺传得更远,才能让自己真正活下去,不被村长这样的人欺负。
 三人收拾妥当,便踏上了去县城的路。沈砚挑着竹筐,里面装着青娘的布和染料,脚步稳健;陈货郎走在前面,时不时跟他们说些县城的事,比如哪里的布庄最有名,哪里能买到便宜的粮食;青娘跟在后面,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小木盒,里面的艾籽轻轻晃动,像是在跟她一起期待着新的旅程。
 路上的风景渐渐变了,青石村的土坯房被远远甩在后面,眼前出现了一片片稻田,金黄的稻穗在风里摇曳,空气中满是稻花香。青娘看着这陌生又新鲜的景象,心里忽然不那么紧张了——她有手艺,有朋友,还有藏在木盒里的生机,就算到了县城,也一定能站稳脚跟。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隐约能看到县城的城墙了。那城墙又高又厚,青砖上爬着青苔,城门处人来人往,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穿着绸缎的商人,还有牵着孩子的妇人,一派热闹景象。青娘停下脚步,远远望着那座城,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这里,真的能让她的草木染手艺,开出不一样的花。
 陈货郎见她望着城墙出神,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愣着了,咱们进去吧。先找个客栈住下,再去见李掌柜。我跟你说,李掌柜的绸缎庄在县城最热闹的街上,里面的布都是从江南运来的,要是能跟他搭上关系,你以后的生意就不愁了。”
 青娘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沈砚也看向她,眼神里满是鼓励:“走吧,青娘。咱们进去看看。”
 三人随着人流走进城门,城里的热闹比青娘想象的还要甚。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布庄、粮铺、药馆、茶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香料、食物和布料的味道。青娘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她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店铺,这么多花样的布。
 陈货郎熟门熟路地领着他们往客栈走,路过一家布庄时,青娘忍不住停下脚步。布庄的门板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布,红的、绿的、蓝的、紫的,颜色鲜亮,花纹精致。她凑近看了看,发现那些布的颜色虽然鲜艳,却少了些草木染的温润,也没有淡淡的草木香。
 “这些都是机染的布,颜色是好看,但不如你的草木染透气。”陈货郎看出她的心思,小声说道,“而且机染的布容易褪色,你那野艾青布不仅驱虫,还耐洗,这就是你的优势。”
 青娘心里顿时有了底气。她知道,不管城里的布多好看,她的草木染有自己的特色,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就一定能有销路。
 他们找的客栈在布庄街附近,是个两层的小楼,楼下是饭堂,楼上是客房。陈货郎开了两间房,一间给青娘,一间他和沈砚住。放下东西后,陈货郎便说要去李掌柜的绸缎庄通个信,让青娘和沈砚先在客栈歇着,等他回来再一起去见李掌柜。
 青娘点点头,送走陈货郎后,便把带来的布和染料整理好,放进沈砚做的小木盒里。沈砚则去楼下打了盆热水,让她洗去路上的风尘:“你先歇歇,我去楼下看看有没有卖吃的,咱们早上走得急,还没吃东西呢。”
 青娘嗯了一声,坐在桌边,看着窗外的街道。楼下的布庄门口,有个妇人正在挑布,掌柜的在一旁殷勤地介绍着。她忽然想起在青石村时,村民们拿着自家织的粗布来找她染,脸上满是信任的样子。那时候她染布只是为了换粮食活下去,可现在,她想把这手艺做得更好,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让更多人知道草木染的好。
 没过多久,沈砚就端着两碗面回来了,还加了个荷包蛋。“楼下的面摊老板说这是县城的特色,你尝尝。”他把碗递给青娘,自己则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青娘尝了一口,面很劲道,汤也鲜,荷包蛋煎得外焦里嫩。她想起在家时,自己总是煮些稀粥配咸菜,如今能吃上这样一碗热面,心里满是暖意。“谢谢你,沈砚。”她轻声说道。
 “跟我还客气什么。”沈砚笑了笑,“等咱们见过李掌柜,要是谈成了,我请你吃更好的。”
 两人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是陈货郎回来了。他脸上带着笑意,进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