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最新章节。
“嗤啦——”
橘黄色的火苗窜起,贪婪地舔舐着纸张的边缘。护照的硬壳卷曲焦黑,报纸化为灰烬,那行“系于君一念之间”的花体字在火焰中扭曲消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象征着自由与安稳的幻梦,在火光中化为乌有。
火光映照着他毫无表情的脸,眼神却如同淬火的寒冰。
撤离计划,彻底放弃。
他做出了选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是为了所谓的英雄气概,只是为了那份无法割舍的、沉甸甸的亲情。
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小堆灰烬。
他站起身,清理掉灰烬,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既然决定要闯,就不能真的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去送死。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楼下街道上熙攘的人流。OSS的特工,国民党的眼线,可能就隐藏在其中。
独自一人,对抗OSS和国民党两大势力?成功率无限接近于零。他需要一股能打破平衡的力量,一股既与国民党为敌,又让OSS投鼠忌器的力量。
他的大脑开始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全速运转,过滤着过往所有的信息碎片,尤其是那些在梅机关档案室里,曾经那些被他私自扣下、拍照留存的,关于另一方势力的卷宗……
地下党。
他的记忆锁定在这个词上。不是泛泛的概念,而是具体的信息点:一份关于上海地下党外围联络点“墨缘斋”的监控记录,虽未深入,但提到了其谨慎的运作模式;一份香港警务处提交的、关于本地左翼文化人士的背景调查报告,里面零散提及几个名字和地址,标注着“疑似与内地有隐秘联系”,当时日军并未深究;还有他匿名捐赠物资后,隐约感觉到的那条被谨慎接触、评估的反馈线……
这些看似孤立的碎片,在他强大的情报分析能力下开始交叉验证、串联。他很快排除了那些过于明显可能是陷阱的联络方式,筛选出风险相对可控、且具备一定层级的潜在接触点。
最终,他的目光聚焦在那份香港本地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名字和地址上——位于上环永乐街的“知行书局”,老板姓吴,报告备注“交往复杂,或与内地文化界‘特殊渠道’有涉”。报告用语模糊,但正是这种模糊,加上日军当时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反而增加了其真实性。
就是这里了。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风险与可能性之间最平衡的选择。
他要用地下的情报,换地下党出手救人。
这步棋走得险,走得偏,但或许是眼下死局中,唯一可能撕开的口子。
他回到桌边,拿出纸笔,开始凭借记忆,快速书写。不是求援信,而是一份“投名状”,一份“交易清单”。
他列出了几条极具价值、且能快速验证的情报:
1、OSS近年在远东地区,特别是针对中共活动区域的几个重点监听站位置和频率。
2、国民党保密局安插在香港几个主要工会、报馆内线名单(部分)。
3、日军溃败前,留在华南地区几个秘密军火库的可能位置(源自他处理过的梅机关遗留档案)。
这些都是他从梅机关档案中窃取、尚未交给军统,也未被OSS完全掌握的信息。每一条,都足以在地下党那里换来相当的重视。
他写得很快,字迹潦草却清晰。这不是冲动,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后的豪赌。
写完,他将纸条仔细折好,塞进一个普通的信封。没有署名。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封信,安全地送到“知行书局”那位吴老板手中,并且让他相信这并非圈套。
他换上一身更不起眼的旧工装,戴上鸭舌帽,将信封小心藏好。他需要亲自去踩点,观察书店的情况,设计一个最不引人注意的投递方式。
推开旅馆房门,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短暂的避难所,然后头也不回地融入外面昏暗的楼梯间。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寻求隐匿的“幽灵”,而是主动踏入风暴眼的“诱饵”兼“棋手”。他将自己和他能提供的价值,一并摆上了赌桌。
只是,他这步险棋,那位素未谋面的“知行书局”吴老板,敢接吗?远在重庆乃至延安的地下党高层,面对这份夹杂着巨大风险与机遇的“厚礼”,又会如何决断?
他孤身一人,揣着足以引发地震的情报,走向未知的接头点。
三方角逐的序幕,由他这枚主动跳入棋盘的棋子,悄然拉开。而他的生死和姐姐的命运,都系于这次危险的试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