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最新章节。
老吴没再追问,只是把草图仔细收好,嘟囔了一句:“这小聪明……有点吓人了。”
晚饭是在地上食堂解决的,简单的饭菜,众人沉默地吃着。陈晓注意到,这个据点里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有些人吃完饭就匆匆离开,有些人则彻夜守在无线电前。
夜里,他被安排睡在地下室角落的一个简易行军床上。条件比训练营的草垫子稍好,但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紧张和压抑。
第二天,工作照旧。但下午的时候,中山装男人又下来了,这次直接对老吴说:“区本部来电,要我们这边就日军近期在上海可能采取的行动方向,做一个初步研判简报,明天早上就要。老吴,你牵头弄一下。”
老吴皱了皱眉:“时间太紧,手头都是零碎消息,很难做出像样的判断。”
“上面也知道困难,但战局紧张,需要任何可能的参考。尽力而为吧。”中山装男人说完就走了。
老吴揉了揉眉心,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杂乱信息,叹了口气。他环顾了一下地下室里的几个人,最后目光落在了陈晓身上。
“夜莺,你一下午都在梳理这些,有什么想法?大胆说,说错了没关系,集思广益。”老吴的语气带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无奈。
其他几个同事也抬起头,看向这个新来的、据说“脑子很快”的年轻人,目光里有好奇,也有几分不以为然。
陈晓的心跳微微加速。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说得太准,引人怀疑;说得太离谱,显得无能。
他斟酌着词语,尽量让自己的分析听起来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合理推测:“根据现有的零星情报和公开信息综合看,日军在上海的陆军兵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数量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且得到舰炮支援。他们如果要动手,肯定会寻求外部增兵。但目前长江口和外海通道并未被完全封锁,他们大规模运兵需要时间和技术准备。”
他走到上海市区地图前,指着几个点:“他们的目标,应该是迅速控制战略要地。比如虹口、杨树浦的日租界,是他们的大本营,肯定会重点防御并以此为基础向外扩张。黄浦江沿岸的码头、仓库,是物资转运枢纽,必争之地。还有……闸北。”
他的手指点在闸北区域:“这里毗邻日租界,又是华界人口密集区,我军也有部队驻防。地势复杂,街巷纵横,易攻难守,但也容易制造摩擦和混乱。如果日军想要找一个借口扩大事端,制造一场‘被迫还击’的戏码,闸北是最可能的地点之一。他们可能会制造事端,然后借口保护侨民,要求我军退出特定区域,甚至直接发动攻击,企图一举占领闸北,切断我市区与外围的联系……”
他一边说,一边结合着自己对历史走向的了解,将日军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路径清晰地勾勒出来。虽然细节模糊,但大方向却惊人地贴合了即将发生的“八字桥事件”和“淞沪会战”初期的态势。
地下室里一片寂静。老吴和其他人都听得愣住了。陈晓的分析不仅有条理,而且极具前瞻性和战术眼光,完全不像是一个新手能做出的判断。
老吴猛地打断他:“等等!你这些判断……尤其是关于闸北和制造事端的推测,依据是什么?我们并没有收到相关的具体情报!”
陈晓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又说过头了。他连忙找补:“是……是基于他们以往的行为模式推断的。他们在华北就是这样做的,寻找借口,步步紧逼。上海的情况虽然不同,但逻辑是相似的。而且,从近期日侨舆论和物资调动来看,他们正在创造一种‘不得不动武’的氛围……这只是学生……属下的一个大胆猜测,没有任何实证。”
老吴盯着地图,又盯着陈晓,眼神变幻不定。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道:“猜测很大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他拿起笔,快速地在纸上记录着要点:“就按这个思路,整合现有信息,写一个简要的风险评估报告。重点突出日军可能主动制造事端、以及闸北、虹口、浦东沿江地带的风险等级。语气要谨慎,多用‘可能’、‘疑似’、‘需高度关注’这类词。”
“是。”陈晓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过关了,而且似乎赢得了老吴的某种认可。
他坐回桌子前,开始草拟报告。他知道,这份基于“猜测”的报告,很可能不会引起高层的真正重视,但它会像一颗种子,埋进某些人的心里。
当他埋头书写时,他没有注意到,老吴拿起内部电话,摇通了某个号码,压低声音说道:
“喂?是我,老吴。关于那个新来的陈晓,代号夜莺……对,他刚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判……是的,非常规,但直觉很准,或者说……运气很好。我认为可以适当给他加点担子,看看他的成色……嗯,明白,我会安排一次简单的测试。”
老吴放下电话,目光再次投向正奋笔疾书的陈晓,眼神深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