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针途》最新章节。
			     这件事引起了争议。一些人开始质疑民间验方的价值,认为很多不过是 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林闻溪在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民间验方中既有珍珠也有鱼目,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科学方法去伪存真。”
 他提出了“三验三证”原则:验来源、验理论、验实效;证成分、证机制、证安全。
 在此基础上,研究所编写了《边区验方集要》,收录了经过科学验证的百余个有效方剂,每个方子都注明适应证、用法用量、有效率和注意事项。
 这本书很快成为边区医务人员的必备参考。更令人欣喜的是,周副主席特地批示:“此乃中医药科学化之重要成果,应大力推广。”
 1942年冬,边区爆发大规模流感。西医药物短缺,中医药成为主力。林闻溪团队从民间收集了十几个治感冒的方子,经过筛选验证,最终确定了一个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为主的方剂,命名为“抗感合剂”。
 大规模应用结果显示,“抗感合剂”不仅疗效显着,而且成本低廉,适合边区条件。《解放日报》特地报道了这一成果,称其为“中医药科学化的成功范例”。
 然而,林闻溪没有满足于此。他注意到一个现象:许多民间验方在实验室条件下效果不明显,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效果显着。
 “这说明什么?”他在研讨会上提出问题,“也许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是简单的化学成分作用,而是整体调节。”
 他决定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索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这一研究方向甚至引起了伊万诺夫的兴趣:“林,如果你能阐明这些古老方剂的作用机制,将是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
 研究过程中,林闻溪团队有了意外发现:某个治疗胃病的方子中,主要药材单独使用效果一般,但按古方配伍后效果显着增强。
 “这就是中医配伍的奥秘!”林闻溪兴奋地说,“君臣佐使,相辅相成。”
 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协同效应是因为不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活性物质。
 这些研究成果陆续整理成论文。令人惊讶的是,伊万诺夫主动提出帮助翻译成英文,寄往国际医学期刊。
 “科学无国界。”伊万诺夫说,“这些成果应该让全世界共享。”
 1943年春,林闻溪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一位美国医学教授在读到他们的论文后,来信表示极大兴趣,希望能合作研究。
 “真没想到,我们在延安窑洞里的研究,能引起国际关注。”顾静昭感慨地说。
 林闻溪望向窗外延河解冻的流水:“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科学不怕验证,传统的智慧经得起考验。”
 更让他欣慰的是,那位献上《张氏伤科秘要》的老农听说方子得到验证并推广应用后,特地送来一篮鸡蛋表示感谢。
 “俺祖传的方子能救这么多人,值了!”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献方者的心声。
 夕阳西下,林闻溪站在研究所前,看着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他知道,民间验方的科学验证工作才刚刚开始,中医药这个宝库还有无数待发掘的珍宝。
 “我们要建立永久性的验方收集与验证机制。”他对团队成员说,“让散落民间的医学珍珠,都能串成救人的项链。”
 夜幕降临,窑洞里的油灯又亮了起来。在这片黄土地上,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继续,古老的中医药正在科学的光芒下焕发新的生机。
 林闻溪相信,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方向已经明确:扎根传统,面向现代,用科学方法发掘中医药宝库,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
 延河水静静地流淌,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医学变革。而在窑洞中,一盏油灯亮到天明,照亮了中国医学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