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针途》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林闻溪还在研究如何简化方剂,减少对稀缺药材的依赖。他反复查阅古籍,结合临床实践,将一些经典方剂进行改良。
 “这个‘清瘟败毒饮’原本需要十四味药,我试验后发现,其中八味就能达到八成效果。”林闻溪在医疗会议上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在药材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用简化方,有条件再用全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位老中医担忧道:“这样会不会影响疗效?先人的方剂都是千锤百炼的,随意增减恐怕不妥。”
 林闻溪恭敬地回答:“您说得对,先人的智慧值得我们敬畏。但《伤寒论》本身就是在战乱瘟疫中写就的,仲景先师当时也必然面临药材短缺的问题。我们今天遇到的困境,古人同样遇到过。关键是把握方剂的核心药对和配伍原理。”
 为了验证简化方剂的疗效,林闻溪设计了严格的对照试验。结果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化方剂确实能够达到全方七八成的效果,这在缺医少药的战时环境下已经难能可贵。
 一个月后,药圃里的第一批草药终于发芽了。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在黄土高原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更令人欣喜的是,周边村庄的老乡们看到医疗点种植草药的成功,也开始在自家院落和边角地种植常用药材。
 “林大夫,俺家种的金银花能收了,你看这质量行不?”一位老乡提着篮子来到医疗点。
 林闻溪检查后十分惊喜:“很好!比野生的还好!您是怎么种的?”
 老乡憨厚地笑了:“就是按你们教的法子,加上俺家祖传的种菜经验呗!”
 渐渐地,一个由医疗点指导、群众参与的中药材种植网络在边区形成。这不仅解决了药材短缺问题,还为老百姓增加了一份收入。
 夏季来临,一场突如其来的痢疾疫情考验着这套新体系。患者数量急剧增加,治疗痢疾的关键药材黄连早已用尽。
 林闻溪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用当地丰富的三颗针代替黄连,配以马齿苋、车前草等常见草药组成新的方剂。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新方剂的疗效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好。
 “林大夫,你的‘土方子’真管用!”一位康复的老大娘拉着林闻溪的手连连道谢,“比西药丸子还灵验!”
 那天晚上,林闻溪在油灯下整理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他编写完成了《边区中医药应急手册》,其中不仅包括草药的识别、采集和种植技术,还有简化方剂的应用指南和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傅连暲翻阅着这本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手册,感慨万分:“闻溪同志,你们不仅解决了眼前的药材短缺问题,更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边区条件的医疗卫生道路。这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更让林闻溪欣慰的是,周副主席特地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得知你们在药材短缺困境中的创新实践,甚为欣慰。这套经验已经在各根据地推广,帮助解决了大问题。希望继续深入研究,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探索更多道路。”
 秋风吹过黄土高原,药圃里的药材已经长到半人高。林闻溪站在坡顶上,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顾静昭轻轻走到他身边:“还记得在重庆时,何敬之那些人总是嘲笑中医落后、不科学吗?”
 林闻溪微笑:“科学的价值不在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而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造福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中医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远处,延河水在夕阳下闪着金光,静静流向远方。就像中医药的生命力,源远流长,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林闻溪知道,药材短缺的困局远未完全解决,前路依然漫长。但他相信,只要立足实际,融汇古今,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中医的根脉,已经在这片黄土地上重新扎下,必将长出新的枝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