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最新章节。
			     光屏上弹出的标题,让空气瞬间凝固——【如何制造一场文字狱?】。
 “文字狱?”
 宋朝的赵匡胤捻着胡须,眉头紧锁,“以文字罗织罪名?这……未免太荒唐了吧?文人写文章发议论,若不合心意就定罪,那谁还敢说话?”
 他杯酒释兵权后,一直重文轻武,总觉得文人的笔再利,也该容得下,这般“以字杀人”,他实在无法理解。
 此时,远在被贬路上的苏轼,正坐在颠簸的马车里,看到这标题,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他太懂这“文字狱”的滋味了——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到湖州任上写了篇《湖州谢上表》
 里头一句“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就被御史们咬着不放,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愣是罗织成罪,差点掉了脑袋。
 “唉……”
 苏轼裹紧了身上的旧棉袍,想起这一路被押解的屈辱,忍不住在心里喊:“子由(苏辙)救我!”
 可他也知道,弟弟此刻怕是自身难保,这文字狱一旦缠上,哪是轻易能脱开的?
 【视频解说声带着几分冷冽,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历史的疮疤:“所谓文字狱,就是从文章、诗词、书信里挑刺,罗织罪名,镇压异见。
 看似是‘正言’,实则是堵嘴——尤其适合那些坐稳了江山,却怕文人骂、怕百姓议的皇帝。”】
 【“若你穿越成这样的皇帝,父皇留了稳固江山,你只需躺着享福,可偏有迂腐文人看你不顺眼
 写文章骂你‘昏庸’‘奢靡’,甚至编段子造谣,说你‘五不解十大过’。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百姓听多了,真会信以为真。这时候,你怎么办?”】
 大清的乾隆看着屏幕上“五不解十大过”几个字,脸色黑得像泼了墨。
 这些民间流传的骂名,他早有耳闻,一直憋着气,没想到光屏竟直接摆了出来!
 他本以为自己开疆拓土、编修《四库全书》,该是“十全老人”的盛世,却不知百姓私下里竟如此评价他。
 “销毁都来不及……”
 乾隆咬牙,他之前发现这些“逆书”在民间流传,烧了一批又一批,可越烧传得越广,索性换了法子——谁敢写、谁敢传
 就抓谁,杀一批,看谁还敢多嘴!此刻听视频细说“文字狱”的门道,他竟生出几分“英雄所见略同”的扭曲认同。
 【“第一步,找‘由头’。不用管文章本意,断章取义就行。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能说成‘讽刺朝廷没文化’;‘一把心肠论浊清’,能挑出‘把浊字放清前头,是骂大清污浊’——总之,想找总能找到。”】
 【“第二步,扩大牵连。一人犯错,株连亲友、门生、刻书匠,甚至买过书的百姓,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让天下人都知道:跟‘逆文’沾边,死路一条。”】
 【“第三步,公开处刑。砍头、凌迟、流放,怎么狠怎么来,还要把‘罪证’刊印天下,让百姓看着‘逆贼’的下场,从此不敢再妄议朝政。”】
 “嘶……”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转头问朱标:“标儿,若你遇着这等文人乱嚼舌根,咋办?”
 朱标沉吟片刻,道:“文人的笔,能杀人,也能载道。
 他们认死理,宁死不屈,总爱拿‘风骨’说事,把黑的说成白的。搞文字狱,或许能堵嘴,但得有个度——抓首恶,儆效尤,若一味滥杀,怕是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反噬更烈。”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以前的法子简单粗暴:谁骂就杀谁,杀到没人敢骂为止。可听朱标这么说,又觉得有些道理——当年杀胡惟庸、蓝玉,虽震慑了群臣,却也让朝堂上少了敢说真话的人,这或许就是“度”没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