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江奔流》最新章节。
时间的长河奔涌至2001年。如果说新千年的狂欢还带着些许虚幻的庆典色彩,那么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则像一记沉重而清晰的鼓点,实实在在地敲在了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像林雪这样身处时代思潮前沿的北大莘莘学子的心坎上。
十一月的北京,秋意已深,未名湖畔的银杏树洒下遍地金黄,但空气中的清冷丝毫无法掩盖一种日益升温的躁动与期待。自从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起,长达十五年的复关/入世谈判,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其中的曲折、艰辛、希望与失望,如同一条暗流,始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下涌动。如今,终于走到了最终表决的前夜。
2001年11月10日,星期六。下午,卡塔尔首都多哈,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北大,一间原本安排了一门专业选修课的阶梯教室里,此刻的情形迥异于往常。讲台上,那台平日里主要用来播放教学幻灯片或偶尔放部英文原声电影的29寸彩色电视机,被调整到了中央一套的直播信号。屏幕上,是远在波斯湾畔的会议现场,异域风情的装饰下,是西装革履、肤色各异的各国代表,一种庄重而略显冗长的国际会议氛围透过屏幕弥漫开来。
教室里,前所未有地拥挤。不仅本应来上课的学生几乎全数到齐,还有许多闻讯而来的其他院系学生。过道上挤满了人,后排的空隙也站满了,后来者只能倚在门框边,或从窗户探进头来。空气因人多而显得有些温热,混合着书本、衣物和一种无形的、紧绷的期待感。嘈杂的议论声低低地回荡着,像一片蓄势待发的潮汐。
林雪和徐航坐在靠前一些的位置,这是他们提前占好的。林雪穿着一件浅色的高领毛衣,外套搭在椅背上,她的目光紧紧锁定着电视屏幕,双手不自觉地交握放在课桌上,指尖微微用力。徐航则显得更“技术派”一些,他面前还摊开着刚才上课用的《信号与系统》教材,但显然,他的全部注意力也早已被直播吸引。
“等了十五年……就看今天这一锤子了。”旁边一个男生低声对同伴说,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听说谈判到最后,几乎是字斟句酌,争分夺秒。”另一个戴着眼镜的女生推了推眼镜,语气像在陈述一个严肃的课题。
“不知道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多大冲击……”也有人低声表达着忧虑,但这忧虑很快被更宏大的期待所淹没。
林雪轻轻吸了口气,感觉心跳比平时要快一些。她想起了大约一年前,在那个新千年夜晚的未名湖畔,她对徐航和Sarah说过的那些话——她想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和未来走向。而此刻,屏幕上正在发生的,无疑将是塑造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乃至全球格局最关键的事件之一。她所学的那些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规则,仿佛一下子从书本上冰冷的铅字,变成了眼前这场鲜活、即将尘埃落定的历史活剧。
她不禁回想起叔叔林向洋在世纪之交那个电话里,提到关税和竞争时那种既兴奋又紧迫的语气;也想起了父亲林卫东所在的西北基地,那些关乎“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这一切宏观与微观的线索,似乎都在今天,要汇聚到多哈那个会议主席即将落下的木槌上。
“紧张?”徐航似乎察觉到她的专注,低声问了一句,他的手在课桌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
林雪回过神,看了徐航一眼,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有点。但更多的是……一种马上就要揭开一个大谜底的感觉。我们这代人,可能真的要迎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了。”
授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近五旬、教授《国际经济学》的副教授,姓李。他今天几乎没有讲课,而是自愿成为了这场直播的组织者和陪伴者。他站在讲台一侧,同样专注地看着电视,偶尔回头看看满教室年轻而热切的面孔,镜片后的眼神复杂,既有为人师者的欣慰,也有一丝经历过漫长等待的过来人的感慨。
直播信号偶尔会因为卫星传输出现片刻的波动或延迟,每一次画面的轻微跳跃或声音的断续,都会引起教室里一阵低低的惊呼和骚动,仿佛生怕错过那最关键的一瞬。时间,在这种混合着焦灼、期盼和些许不安的氛围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会议进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审议、发言……程序性的环节在此刻显得格外漫长。有学生忍不住开始看表,有人的腿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开始发麻,但没有人离开,甚至很少有人大声交谈。所有人的感官,都被那个小小的电视屏幕所牵引。
终于,议程进入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表决阶段。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之前的嗡嗡声、咳嗽声、翻书声,全都消失了。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电视机里传来的、会议主席那带着口音的英语,以及自己胸腔里越来越清晰的心跳声。
“……The Working Party on the Accession of China… having pleted its work… and submitted the Draft Decision… for adoption…”(……中国加入工作组……已完成其工作……并提交决定草案……以待通过……)
林雪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她能感觉到旁边徐航的呼吸也屏住了。整个阶梯教室,上百人,如同被施了定身咒,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屏幕上那个手持木槌的会议主席身上。
会议主席在确认没有成员表示反对。
他的嘴唇翕动,说出了那句亿万中国人等待了十五年的话:
“…The Ministerial Conference so agrees.”(……部长级会议据此通过。)
随即,他举起了手中的木槌。
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木槌扬起的弧度,在所有人眼中都变成了慢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