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最新章节。
英哥儿听得连连点头,小脸上满是专注和兴奋。
王熙凤和贾琏在一旁看着,都觉得很新奇。这位柳先生,确实和那些板着脸动不动就教训人的老古板不一样。
但是没过几日,贾府的下人们就发现这位柳先生是个“落东西”的主儿,其中忘带伞尤为突出。
春日天气多变,他常常是顶着零星雨点跑进贾府,发梢滴着水,靛青的袖口被淋湿变成深色,他却还笑呵呵地对英哥儿说“春雨贵如油”。
有时雨势大了,他便两只手护住头顶跑过院子,毫不在意身上可能被打湿。
王熙凤有一次在廊下遇见他如此狼狈,又好气又好笑,吩咐平儿给书房常备一把伞,免得这位先生淋坏了身子。
英哥儿反倒觉得柳先生很有趣,捂着嘴偷偷笑起来。
更让人好笑的是午休的时候。柳青岩靠在窗边的竹榻上休息,吩咐奕秋把书案上几张写满字的宣纸拿去晾干。奕秋答应着去了。
柳青岩闭上眼睛养了会儿神,忽然觉得口渴,起身去拿茶盏,却不小心碰倒了砚台。
墨汁洒出来,一下子弄脏了他放在手边、准备下午给英哥儿讲解的《千字文》注释手稿!
“哎呀!”柳青岩轻呼一声,手忙脚乱地去抢救,雪白的袖子上也沾了点点墨渍,像一朵朵墨梅。
他看着糊成一团的稿纸,懊恼地皱起眉,接着又无奈地摇摇头,自言自语道:“算了算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好试试我新想的注释方法……”
他这种近乎傻气的乐观,让在一旁看到全过程的英哥儿瞪大了眼睛。
在柳青岩不拘一格的教学下,英哥儿的天赋也以一种让人惊讶的方式展现出来。
柳青岩讲《三字经》,不要求死记硬背。他经常把经文编成节奏明快的歌谣,或者配上简单的手势动作,让英哥儿跟着唱、跟着比划。
有一天,他讲到“昔孟母,择邻处”,随口提了一句:“孟母三次搬家,是为了给儿子找好邻居。英哥儿知道什么是‘好邻居’吗?就像我们隔壁巷子的张秀才,就是好邻居,经常借书给我……”
本来只是随口闲聊,英哥儿却突然接过话头,脆生生地把柳青岩之前教过的一段关于邻里和睦的《弟子规》原文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邻里睦,如一家;守望助,祸患寡……”
不仅背得流畅,连柳青岩当时讲解时的语气停顿都模仿得一模一样。
柳青岩愣住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只在那天随口提过一遍,并没有让英哥儿背诵。他试探着翻开《千字文》,指着其中一页问:“英哥儿,这个‘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先生昨天念过一遍,你还记得后面是什么吗?”
英哥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那双黑亮的大眼睛好像在翻阅看不见的书页,接着就清晰流畅地接了下去:“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口气背了小半页!
柳青岩彻底惊呆了!他放下书卷,走到英哥儿面前蹲下,仔细看着这孩子清澈天真的眼睛,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英哥儿,你……你难道是过目……呃,过耳不忘?”
英哥儿被先生热切的目光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小声说:“先生念过的,英哥儿听一遍,好像……就印在脑子里了,想的时候就能想起来……”
“奇才!真是奇才!”柳青岩激动得脸色都红润了些,忍不住拍手赞叹,“我教过几个孩子,从没见过这么有天赋的!英哥儿,你有大出息啊!”
他兴奋地在书房里走了几步,完全忘了伪装作为先生的稳重。
不过,这份激动好像牵动了他的身体。柳青岩刚走到窗边,突然抬手捂住胸口,身体微微一晃,脸色一下子没了血色,比平时还要白,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先生!”英哥儿和奕秋同时惊叫起来。
奕秋反应很快,一步上前扶住柳青岩,熟练地从他怀里摸出一个青色小瓷瓶,倒出一粒朱红色的药丸塞进他嘴里,又赶紧递上温水。
柳青岩就着水吞下药丸,闭上眼睛调整了一会儿呼吸,那阵突然来的心慌才慢慢平复。
他睁开眼,看到英哥儿担忧的大眼睛,反而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声音虽然虚弱却依旧温和:“没事,老毛病了,吃颗药就好。吓到英哥儿了吧?”
英哥儿摇摇头,小眉头紧锁着,下意识地放出精神力,清楚地“看”到先生心口那里有一团微弱又紊乱的气息,像被风吹乱的火苗。
他想起娘亲的叮嘱,不敢乱用精神力,只是伸出小手,轻轻拉住柳青岩微凉的指尖,小声说:“先生要好好的。”
柳青岩心里一暖,反手握住英哥儿的小手,笑容真诚了许多:“好,先生答应英哥儿,一定好好的,还要看着我们英哥儿将来考中科举呢!”
一场小小的风波过去,书房里的气氛却多了几分师生间的亲近。
柳青岩的迷糊洒脱、坦然乐观,和英哥儿的聪明机灵、纯真善良,意外地很合拍。
一个懵懂地追求知识,一个毫无保留地传授,不局限于形式,在玩乐中教学。
阿狸常常蜷在书案一角打盹,奕秋就默默地在一旁研墨、添茶,收拾先生时不时留下的烂摊子。
窗外的春光一天比一天暖和,嫩芽长成了枝条,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
而在这劫后余生的贾府老宅里,新的希望正在悄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