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5.2 经济动机:金钱背后的秘密
除了心理因素外,经济压力也是徐步高作案的重要动机之一。
调查发现,在恒生银行劫案后,徐步高在短时间内存入了超过55万港币的不明现金,随后开设了多个投资账户进行股票、期货等交易。这笔钱的来源至今仍有疑点。
更令人疑惑的是,徐步高的财务状况极其异常。在恒生银行劫案后,他在短时间内存入了超过55万港币的(不明现金),随后开设了多个投资账户进行股票、期货等交易,但大多数投资亏损,资金流动异常频繁。
此外,徐步高的消费习惯也与他的收入严重不符。他曾带家人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旅游,自己也和朋友到新西兰及多个国家旅游,花费巨大。
5.3 政治与社会不满:极端思想的滋生
徐步高的日记和行为还反映出他对社会和政治的不满。
警方在徐步高的储物柜内找到他的两本日记和一份文件夹,里面记录了他2005年跟踪多名香港着名政治人物的具体信息,包括他们的车号、出行规律、住址等等。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是,徐步高还记录了铸钢解放军部队的换防时间。
徐步高在日记里写道"需要大量的子弹做大案子", 警察确认了,他枪击曾国恒和冼家强就是为了抢劫警枪和子弹。
徐步高还曾在床头留下纸条:"活着,我该做什么,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古时无知创造神。雷电、火山、台风,人们无法解释,就用神解释,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心理专家认为,徐步高认为自己是神,有权利夺去他人生命。徐步高投资失败后,迁怒香港当局,认为是他们造成了这个局面。
六、未解之谜:案件中的重重疑点
6.1 第四人传说:神秘黑影的存在
尽管案件已经结案,但仍有许多疑点未能完全解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第四人"理论,即是否有另一个同谋存在。
多名居民向警方作证,称案发当晚在隧道里面确实看到了黑影,而且有电话交谈声,并且在现场发现了一处非三人留下的脚印,而且鞋印和徐步高不一样。
更令人疑惑的是,现场弹道分析显示三人一共开了10枪,却留了11个弹痕,多出来的这一个弹痕现在是未解之谜。
冼家强事后回忆说签完到刚要走,徐步高突然间从转角冲出来,拿枪口对着他的脸就喷,子弹直接从他鼻子给穿过去了。但是目睹曾国恒颈部动脉喷血却依然能够举枪。
有人推测,如果徐步高设置冼家强于死地为何会射击冼家强的小腿?根据现场的照片,他们当时站的很近,这就意味着子弹应该是以平行的轨迹射出,不应该是击中小腿。
6.2 左手持枪之谜
在恒生银行劫案中,监控录像显示劫匪是左手持枪,而徐步高平时主要使用右手。这一矛盾引发了人们的疑问。
虽然有上司透露说徐步高私下练过左手,但没有发现过弹药或者其他的练过的记录。专家指出右手射击的弹道特征与左手射击确实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在现场子弹的轨迹无法完全排除他是右力手还是左力手的可能。
这一细节成为辩方质疑证据链的关键突破口,也让人们对徐步高是否真的是唯一凶手产生了怀疑。
6.3 神奇的警员:重伤后的精准射击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疑点是关于警员曾国恒的英勇表现。
根据现场情况,曾国恒头部中枪,伤口显示子弹是从上往下射入。在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还能保持清醒,并向徐步高连续开了五枪全部命中对方?
更让人疑惑的是,他倒地的位置是在阶梯上,如果要把枪放回枪带,手臂受空间的限制会碰到阶梯,非常不顺手。然而,曾国恒在头部中枪且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还能把枪放回枪带扣上保险,着实令人费解。
七、死因聆讯:历史的审判
7.1 死后审判:前所未有的法律程序
2007年2月26日,就徐步高涉"三案四命"一案,在死因庭召开死因聆讯,参与作证的证人超过百人,并有多达三百箱文件呈堂。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法庭程序。通常死因庭的主要职责是调查死亡事件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而在这个案件中,死因庭应警方的要求,不仅要调查死因,还要裁定具体应该由谁来对这三起案件负责。
在这个案件中,已故的徐步高被警方视为主要嫌疑人,并以被告身份在死因庭上接受审讯,这在法律程序上开创了"死后审讯"的先例。通常死亡个体不会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审讯中,因为他们已无法为自己辩护或提供证据。
7.2 长达36天的聆讯:证据与辩论
死因聆讯历时36天,是香港历史上最长的死因聆讯之一。
在聆讯中,法庭出示了大量证据,包括:
1. DNA证据:石围角邨案发现场的带血口罩上的DNA与徐步高的DNA完全匹配。
2. 弹道证据:尖沙咀隧道枪击案中徐步高使用的枪正是梁成恩丢失的配枪,弹道与梁成恩案和恒生银行案中的子弹完全一致。
3. 财务证据:徐步高在恒生银行劫案后的异常资金流动,以及他在案发前后的消费记录。
4. 行踪证据:徐步高的八达通记录显示他在案发前后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
5. 日记证据:徐步高在日记中写道"需要大量的子弹做大案子",表明他有预谋继续作案。
7.3 最终裁决:真相的判定
2007年4月25日,经过长达36天的聆讯,陪审团一致裁定:
1. 徐步高是非法杀害梁成恩、Zafar Iqbal Khan及曾国恒的凶手。
2. 徐步高被曾国恒合法射杀。
死因裁判法官陈碧桥在宣判时表示,在他所经历的案件中,本案是陪审团审理的难度最大的死因裁判案件。
"今次死因研讯是他见过最艰难的。研讯过程中,涉及的证物繁多、聆讯时间长,以及对陪审团的困扰程度是最艰辛的一次。他特别向唯一出席研讯的死者家属徐母张维美表示,他为此事感到难过,亦对其余3名死者的家属致以万二分哀悼。"
八、案件影响:香港警队的反思与变革
8.1 警队改革:从魔警案汲取的教训
徐步高案震动了整个香港警队,也促使警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警队加强了对警员的心理评估和辅导。美国FBI专家在分析徐步高案时指出,警察工作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点:危险性高、人性扭曲、形象受损、替罪羔羊、期望不符、变动无常、聚少离多、缺乏保障等。这些心理压力要是处理不好,都会造成警察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
为了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香港警队此后加大了对任职警员的心理评估,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
其次,警队完善了内部监督机制,特别是对枪支的管理。魔警案中,徐步高能够轻易获取警枪并用于犯罪,这暴露了警队在枪支管理上的漏洞。此后,警队加强了对枪支使用和保管的监管。
此外,警队还改进了晋升机制,更加注重警员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徐步高案反映出,单纯依靠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评估一个警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8.2 社会影响:公众信任的重建
魔警案对香港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度一度下降。
这起案件打破了香港警队作为"纪律部队"和"正义象征"的形象,让人们开始反思警察队伍的管理和监督问题。
案件发生后,香港社会对警察心理健康、工作压力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对司法公正、证据收集和案件调查程序的广泛讨论。
8.3 文化影响:从真实案件到银幕
徐步高案因其离奇性和震撼性,成为了香港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
2007年,杜琪峰导演的电影《神探》就是以徐步高案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中林家栋杀死同僚抢枪,结尾三个警察开枪互轰的情节,都有徐步高案件的影子。
2014年,林超贤导演的电影《魔警》则直接以"魔警"徐步高为原型,由吴彦祖饰演主角。虽然电影情节与真实案件有所不同,但对警察心理的刻画和对人性善恶的探讨,都源于这一真实事件。
这些影视作品不仅反映了公众对这起案件的持续关注,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探讨了案件背后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
九、未解之谜:永远的问号
尽管死因聆讯已经做出了裁决,但围绕徐步高案的许多疑问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首先,徐步高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还是心理扭曲导致的报复行为?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没有一个能够完全令人信服。
其次,是否存在第四人?现场的弹痕和脚印似乎暗示着还有其他参与者,但冼家强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却坚持认为现场只有三人。这一矛盾至今未解。
再次,徐步高为何选择在五年后再次作案?他已经拥有了大量资金,为什么还要冒险袭击警察?难道真的如他日记中所写,他需要更多的子弹来实施更大的计划?
最后,徐步高究竟是一个心理扭曲的独行侠,还是某个更大阴谋的一部分?他的日记中记录的政治人物行踪和解放军换防时间,是否暗示着他有更宏大的计划?
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无法得到答案,因为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已经永远闭上了嘴巴。徐步高案将继续作为香港历史上最神秘、最令人不安的案件之一,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