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恐怖发现:水泥花槽中的两具男尸
 1984年3月31日下午,香港铜锣湾伊利莎伯大厦A座26楼的住客林先生向警方报案,称隔壁房间的花槽有血水渗出,并且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林先生告诉警方,这股臭味已经困扰他们一家好几天了,最初以为是普通的垃圾腐烂气味,但随着时间推移,臭味越来越浓烈,令人难以忍受。更令人不安的是,他发现挂在窗边的白色毛巾竟然被染成了黑红色,这显然是血水所致。
 接到报案后,香港警方迅速赶到现场。他们发现林先生家的花槽与隔壁A2室的花槽之间有一个小水渠连接,血水正是从那里渗透过来的。警方随即前往A2室查看,但敲门无人应答。通过联系房东叶小姐,警方得知该房间已在3月初租给了一名自称阿布都·卡利姆(Abdul Karim)的印尼华侨男子,租期为三个月。在获得房东同意后,警方使用备用钥匙进入了A2室。
 进入房间后,警方发现屋内空无一人,陈设简单但整齐有序,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然而,当警方将注意力转向窗外的花槽时,发现了异常情况——这个长约2.5米、宽0.3米、深1米的花槽被人用水泥完全填平密封,这在普通住宅中是极不寻常的。更可疑的是,临近花槽的窗户框上还残留着血迹。
 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并决定开凿被水泥密封的花槽以查明真相。由于花槽水泥坚硬,警方不得不请来专业建筑工人协助。在开凿过程中,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面而来,工人们意识到可能涉及尸体,一度拒绝继续工作。最终,在警方协调下,消防队员前来协助,耗时三个多小时才完全打开了花槽。
 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在警方眼前:花槽内有两具高度腐烂的男尸,以"69式"头脚相反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尸体被白色床单和毛巾包裹着,双手被铁链反绑,上面还加了一把铜锁,双脚则用毛巾缠绕。其中一具尸体口中含有四把钥匙,下面压着一把铁锤,警方怀疑这可能是凶器。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尸体下方还发现了两张绿色的符咒。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全香港的轰动,媒体纷纷报道,公众关注度极高,警方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香港警方迅速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专案小组,全力调查这起离奇的双尸案。
 二、身份确认:新加坡金庄少东的香港之约
 花槽双尸案发生后,首要任务是确认两名死者的身份。由于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无法通过面部特征进行辨认。法医对尸体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两名死者均为亚裔成年男性,颈部有明显的勒痕,身上有多处伤痕,且胃中含有安眠药成分。根据尸体腐烂程度,法医推断死亡时间在10至30天之间。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在花槽内发现了一张印有"福禄商品私人有限公司 谢顺丞"字样的名片,这成为确认死者身份的关键线索。通过这张名片,警方开始追查谢顺丞的身份,并很快发现他与新加坡着名珠宝商谢美兴(又名谢美卿)有关。谢美兴是新加坡金钻界老字号"百万金庄"珠宝行的创始人,拥有7家分行,生意扩展到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地。
 谢美兴共有五子三女,其中大儿子谢顺发(32岁)和三儿子谢顺成(28岁,又名谢顺丞)是家族企业的重要支柱。谢顺发于1983年与缅甸籍华人结婚,岳父是当地航运界富商;谢顺成则以精明能干着称,负责家族业务的电脑化,并活跃于商界团体。两人经常出国洽谈生意,尤其是在香港和印尼等地有频繁的商业活动。
 为了确认死者身份,香港警方派两名高级警官携带死者的指纹样本和牙齿X光片飞往新加坡。经过与谢家提供的资料比对,警方于4月4日正式确认两名死者正是谢顺发和谢顺成。这一消息震惊了新加坡商界,也让案件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它涉及了跨国因素。
 调查显示,谢氏兄弟于1984年2月28日从新加坡出发前往香港,入住尖沙咀帝苑酒店。他们在3月2日办理了退房手续,但此后行踪不明,直到尸体在花槽中被发现。谢家表示,兄弟俩此次前往香港是为了"办货"(进货),但具体业务细节并未详细说明。
 更令人疑惑的是,在兄弟俩失踪期间,谢美兴曾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声称谢氏兄弟已被绑架,要求支付100万元赎金,并警告不得报警。谢美兴向警方透露,绑匪似乎对谢家情况了如指掌,包括他们家每辆车的车牌号。然而,关于绑架勒索的说法,香港和新加坡警方都表示没有收到正式报案,谢家也未公开证实或否认这一说法。
 三、扑朔迷离:案件调查中的重重迷雾
 3.1 神秘租客与可疑行踪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将注意力集中在A2室的神秘租客阿布都·卡利姆身上。据房东叶小姐介绍,卡利姆自称是印尼华侨,与另外两名印尼同乡一起来香港度假。他出手阔绰,一次性支付了高额租金,这在当时的香港高级住宅中并不常见。
 大厦保安提供的信息显示,卡利姆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厦是3月20日,此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而另外两名印尼男子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不见踪影。这一时间点与法医推断的谢氏兄弟死亡时间(3月16日至20日之间)高度吻合。
 大厦的其他住户也提供了重要线索。一位住在楼下的住户称,他曾听到楼上有敲击墙壁的声音,像是在进行某种施工。另一位住户则表示,在3月19日深夜,他听到A2室传出两名男子的呼救声和一名女子的惨叫声,女子似乎在喊:"不要这样!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做!"。还有目击者看到一名男子和一名外地女子搬运水泥进入大厦。
 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可能的结论:阿布都·卡利姆及其两名印尼同伙很可能与谢氏兄弟的死亡有关。然而,当警方试图追查卡利姆的真实身份时,却发现他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虚假的——他使用的护照是伪造的,名字也是假的。在当时的香港,身份管制不像现在这样严格,使用假身份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给警方的追查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3.2 商业纠纷与债务谜团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谢氏兄弟的死亡可能与他们的商业活动有关。谢顺成在1982年创立了"福禄商品私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黄金期货买卖,业务扩展到香港和印尼。然而,1983年末,这家公司突然宣布停业,原因是有大客户炒黄金亏损后拒绝偿还债务,导致公司欠下至少600万新币的巨款。
 更令人关注的是,有消息称谢氏兄弟曾与一位印尼大亨有过经济纠纷。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位大亨在谢氏兄弟的公司炒黄金亏损了2000多万美元,还欠下300万美元债务未还清。谢氏兄弟关闭公司后,曾多次向大亨追讨债务,而大亨则认为自己被谢氏兄弟欺骗,反过来要求他们赔偿。
 这起纠纷曾进行过三次谈判:第一次在新加坡,第二次在印尼,最后一次在香港。最后一次谈判的地点正是香港,这与谢氏兄弟前往香港的行程相符。谈判最终不欢而散,此后谢氏兄弟便失去了联系。
 警方推测,这起商业纠纷可能是导致谢氏兄弟遇害的动机。然而,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这一推测无法得到证实。此外,警方还调查了其他可能的动机,如谢氏兄弟在香港的其他商业活动、个人恩怨等,但都没有找到确凿证据。
 3.3 跨国调查的重重障碍
 由于案件涉及香港、新加坡和印尼三地,警方的调查面临着跨国合作的重重障碍。尽管香港警方多次请求新加坡和印尼警方提供协助,但由于当时缺乏引渡条例等司法协议,跨国调查进展缓慢。
 在新加坡方面,警方的态度相当谨慎。他们以案件不发生在本地为由,不愿发表过多意见。香港警方曾怀疑新加坡有人参与此案,他们可能里应外合掌握谢氏兄弟的行踪,然后将其引入"死亡圈套"。这一推测的依据是,勒索电话中的信息显示绑匪对谢家情况了如指掌,非新加坡本地人士难以做到。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香港警方调查了从香港打到新加坡的电话记录,发现从案发地A2室曾拨打过10通电话到新加坡,时间都在3月3日之后。然而,关于这些电话的具体内容和通话对象,香港和新加坡警方都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在印尼方面,调查同样困难重重。由于阿布都·卡利姆的身份是假的,警方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追查他的真实身份和下落。此外,印尼警方的配合度也不高,这使得案件调查陷入僵局。
 四、警方努力:全方位调查与持续追踪
 4.1 专案组的成立与调查措施
 面对这起复杂的跨国凶杀案,香港警方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首先,他们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专案小组,由港岛总区罪案调查组第一队队长陈兆年担任负责人。专案组迅速展开工作,对案件进行了全方位调查。
 专案组首先对案发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收集了所有可能的物证,包括铁链、铜锁、铁锤、符咒等。技术人员对这些物证进行了仔细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凶手的线索。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未能从这些物品上提取到有效的指纹或其他生物证据。
 警方还对伊利莎伯大厦的所有住户进行了走访调查,询问他们是否看到或听到任何可疑情况。据统计,专案组共询问了近200名住户,收集了大量线索。此外,警方还调查了大厦的安保系统,查看了闭路电视记录(尽管当时的监控技术不如现在先进),试图找到谢氏兄弟或可疑人员的进出记录。
 为了确认谢氏兄弟在香港的行踪,警方还调查了他们在帝苑酒店的住宿记录、电话记录、消费记录等。这些调查显示,谢氏兄弟在香港期间曾与多名人士会面,其中包括一名珠宝商。据这位珠宝商透露,他原定于4月1日与谢氏兄弟见面,但未能联系上他们,第二天才从报纸上得知花槽双尸案的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2 跨国合作与证据收集
 由于案件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警方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专案组派高级警官前往新加坡和印尼,与当地警方进行协调。在新加坡,警方对谢氏家族、兄弟俩的商业伙伴、朋友等进行了秘密调查,收集了大量背景资料。
 香港警方还与国际刑警组织取得联系,请求协助追查阿布都·卡利姆和另外两名印尼男子的下落。然而,由于当时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如现在完善,这一努力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证据收集方面,警方重点关注了谢氏兄弟的商业活动和财务状况。他们调查了"福禄商品私人有限公司"的财务记录、交易往来等,试图找到与案件有关的线索。警方还调查了谢氏兄弟在香港的银行账户和资金流动情况,查看是否有异常交易。
 此外,警方还对谢氏兄弟的个人物品进行了分析,包括他们留在帝苑酒店的行李、随身携带的文件等。这些物品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线索,但警方发现了一些商业文件和联系方式,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了方向。
 4.3 技术侦查与专家会诊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意识到需要借助专业技术和专家意见来破解案件谜团。专案组多次组织专家会诊,邀请香港和国际知名的法医、痕迹专家、犯罪心理学家等参与案件分析。
 在法医方面,专家们对尸体进行了详细检验,试图确定准确的死因和死亡时间。他们发现,虽然尸体表面有多处伤痕,但真正的死因是颈部受到压迫导致的窒息。安眠药的存在表明,受害者可能是在失去反抗能力后被杀害的。
 在物证分析方面,专家们对铁链、铜锁、铁锤等物品进行了细致检查,试图确定它们的来源和用途。然而,由于这些都是普通物品,难以追踪到具体的购买者或使用者。